把握“体育+”发展机遇,肇庆打造大湾区运动之城

南方+

2024年至今,肇庆已举办了近20场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涵盖田径、体操、马拉松、篮球、足球、骑行等群众基础深厚的体育项目。接下来还将举办徒步、龙舟、赛艇、铁人三项等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之于城市的影响不言而喻,被认为是城市发展赋能的重要抓手。本期《南方日报·肇庆观察》聚焦肇庆如何把握“体育+”发展机遇,以赛事流量撬动投资消费增量,变高水平赛事的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的“肇庆实践”。敬请垂注。

1

◢ 01

今年已举办20场省级以上赛事,包括多场国家级赛事

运动之城,魅力何在

挑战与机遇总是同在。在借鉴他山之石,擦亮“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品牌上,肇庆下一步该如何发力?首先是高规格标准和国际化视野。其次,用好湾区优势,导入湾区资源。此外,差异化发展也是关键。详情>>

◢ 02

专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秋菊:

通过体育赛事推广肇庆城市品牌

从砚阳湖轮滑马拉松赛、2024肇庆半程马拉松,到全国田径大奖赛、全国蹼泳赛,近年来,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体育气质”正逐渐彰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秋菊表示:“赛事只是一个引擎。相比起赛事本身,更要利用好机会,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本土企业品牌借赛事打出去。”详情>>

◢ 03

肇庆新区持续用好文体场馆

大力发展“体育+文旅”产业

为进一步激活“体育+文旅”产业经济,肇庆新区以体育产业赛事为主轴,横向发展青少年培训、夜间经济、娱乐文化、体育研学的“体育+N”发展模式,将肇庆新区体育中心打造成体育赛事、文化教育、体教融合、服务娱乐的综合场馆,并通过战略合作、招商引资与资源引入,推进新区文体旅业态全面更新和升级。详情>>

1

◢ 01

肇庆党群同心全力打好强降雨防御硬仗

守护美丽家园 筑牢安全屏障

灾害无情,城市有情。为应对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影响,肇庆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始终坚守防汛一线、抗洪救灾,与人民群众一同守护美丽家园,筑牢安全屏障,一起打好这场强降雨防御仗。详情>>

◢ 02

关键时候拉得出、顶得上、起作用

怀集民兵好样!

与人武部直线距离不到百米的绥江,浊浪拍岸、腥涛翻涌,水位线持续上涨。据水文部门预报,当日14时左右洪峰过境,绥江水位线将达到54米以上,逼近1955年历史峰值(54.79米)。灾情就是命令,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刻不容缓。怀集民兵快速集结、火速出动,闻令而动、逆向而行。详情>>

1

◢ 01

怀集等山区县降雨量剧增,绥江、贺江多个水文站点超警戒水位

预警联动转移群众 提前规避地质灾害

大范围的持续降水,是此次洪涝灾情出现的主要原因,地处南侧迎风坡让怀集成为北江水系的暴雨中心之一,多条河流交汇叠加广西上游来水加剧了此次灾情。当前,肇庆各地正加快修复本次强降雨造成的受损工程,加快建设防洪工程,加强骨干河道治理,畅通行洪,提前规避地质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详情>>

◢ 02

“链”就铝制品、新材料产业集群

四会大沙工业由大变强向“新”提质

“大沙工业正由大变强,向‘新’提质。”大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大沙镇积极打造高端铝制品、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力争年内新引进100个项目、实现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10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140家,为新型工业化塑造更强竞争力,为打造千亿级产业大镇、制造强镇夯实发展基础。详情>>

◢ 03

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

多元整合社会治安巡查力量

高要大湾镇基层治理出新成效

大湾镇探索建立平安大湾联防联动巡查机制,成立由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执法人员、警务人员、企业安全员等多方力量组成的“平安大湾联防队”,联合区交警大队、镇派出所、镇执法队等多个部门,通过“巡查+劝导”的形式,全面摸排矛盾纠纷苗头和安全隐患,有效保障全镇社会治安大局和谐稳定。详情>>

1

◢ 01

体操、田径、蹼泳、水球等赛事精彩呈现

在“运动之城”感受力与美

肇庆不仅是运动员的福地,也是体育爱好者的运动胜地。肇庆立足“山湖城江”的城市格局和优质的场馆设施,接连承接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并打造了多个自主品牌传统赛事,致力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开花,着力打造大湾区运动之城。详情>>

【统筹】吴帆

【撰文】卢舒曼 刘舜欣 王焌鑫 刘亮 施亮 卢逸轩

【整理】唐锦洪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