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出台“人才高质量发展30条”新政。近日,为有效落实“人才高质量发展30条”,细化各项措施的申报条件、申报要求、资助方式或服务方式,由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起草的“人才高质量发展30条”新政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实施细则》有效期至2027年2月7日。
△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服务大厅。李剑锋/摄
《实施细则》明确了培育新星企业家、博士后资助、优秀青年培养资助、新入户奖励、技能工匠资助、技工人才住房补贴、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技能大赛补贴、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资助等10个扶持项目的申请条件、申请流程、资助方式、组织实施方式。《实施细则》还明确了广州市人才绿卡的申领对象、申请条件及服务待遇。
《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升了黄埔区人才扶持的精准度。为吸引和留住青年博士后科研人才,博士后安家费从30万元提升到40万元,叠加广州市博士后安家费,一名出站博士后在黄埔区工作4-5年便可领取80万元安家费;并增设了创业型的出站博士后资助,对有创业抱负的出站博士后给予40万元安家费,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优化黄埔区就业管理方式。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细则》还设立了定向培养人才资助项目,支持高校与黄埔区企业签订定向培养(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训标准,支持高校与黄埔区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鼓励高校与黄埔区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进一步促进校企双方在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资源共联共享、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对黄埔区新型研发机构的扶持力度。博士后资助、新入户奖励、技能工匠资助、专业技术人才支持等项目将新型研发机构纳入资助范围,包括与各级政府签订了共建(或合作)协议支持建设的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国家实验室(含基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单位、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重点科研院所。这将有助于提升黄埔区的科研软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该区科研人才队伍。
黄埔区构建起了多层次人才政策性奖励机制。《实施细则》明确对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奖励;每年遴选不超过20名技能工匠,按照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分设一、二、三等资助,分2年等额发放;对在本区重点产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职称评审新取得副高级职称的,一次性给予4000元培养资助;通过职称评审新取得正高级职称的,一次性给予8000元培养资助;每年举办区级技能大赛,对大赛优秀选手按照5000元、4000元、3000元给予一、二、三等补贴;对获得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奖项的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补贴。
据悉,《实施细则》整合了黄埔区各类实施效果显著的人才扶持项目。培育新星企业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住房补贴两个项目关注度较高,参与范围较广,是黄埔区重要的人才扶持政策之一,政策实施以来有效促进各类初创型企业茁壮成长,有效解决“夹心层”人才(技术骨干和中高级管理人才)政策空白问题;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来源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集聚人才若干措施》,该政策将于2024年6月到期,政策实施期间有效提升了本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释放人才活力,提升了企业自主评价的积极性。为了政策的有效延续,相关内容写进了《实施细则》。
来源:湾区时报 蒋晚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