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全球汽车看中国丨产业观察

南方产业观察
+订阅

4月25日,时隔四年的北京车展重新回归。

根据组委会发布的数据,本届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117款,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款,概念车共有41款。而市场热度最高的新能源车型则有278款,几乎全球重要的汽车品牌与零部件企业都展出最新产品。

在共计两天的媒体日里,将举办163场新闻发布会,创历史新高,毫不夸张的说,全球汽车产业的焦点都在“北京”。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车展之一,随着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北京车展是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窗口,以此更可清晰地洞察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新动能。

1

中国市场很关键

4月24日,在车展开幕前夕,奔驰将其最重要产品——全新纯电G级车型全球首发放在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再度来华出现在发布会现场,这是他短短一个月时间第三次到访中国。

如此频密的来访,足以看出奔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然而,奔驰“老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如今的汽车圈则是一种“常态”。本届北京车展期间,绝大部分跨国车企高层都来华,大众集团、宝马集团等车企大部分董事会成员都“搬到”了北京。

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源于当下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历史性的3000万辆,连续15年位居全球产销第一,相当于全球第二名与第六名的销量总和。新能源汽车则更为突出,按照乘联会数据,今年前两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比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已达62%。

在某种程度上,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直接影响着诸多跨国车企的核心业绩。康林松在接受南方+采访时曾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体量优势明显,2023年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5%以上。中国依然是奔驰最重要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转型速度领先世界,大众将持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在中国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加速发展。”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也指出,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的第二故乡,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已经设定了明确的2030目标,要保持在华跨国车企第一的地位。

2

全球创新中心

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单单因为市场足够大,更关键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创新中心。

本届北京车展,可以清晰看到,我国电动化、智能化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在电动化领域,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技术相继发布,续航超2000KM混动技术亮相,800V高压快充方案趋势明显;

在智能化领域,无图视觉方案、城市NOA等高阶智驾技术不再鲜有,智慧数字底盘、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等科技配置正在加速上车。

得益于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中国品牌已经实现真正蝶变。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339.2万辆,市场份额接近60%。

为了共享中国技术创新的红利,全球主要跨国车企都加大中国研发的力度,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口号的变化:从之前的“在中国、为中国”,到如今的“在中国、为全球。”

“我们的承诺是: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直言,将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充分结合本地优势和全球能力,并变革运营模式实现最终目标。

就在车展前,大众中国就已经宣布将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

3

“最靓的仔”

4月25日,丰田中国在发布会宣布,持续扩大朋友圈阵容,将与腾讯强强联合,深化合作,并通过SDV(软件定义汽车)满足不同客户所需,提供个性化、更便捷、更愉快的移动出行。

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时代,中国方案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北京车展首个媒体日,即便众多整车企业发布了重磅车型,但仍然无法掩盖华为、宁德时代、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的光芒,它们正在成为车展“最靓的仔”。

汽车产业强不强,不仅仅看整车市场规模,更要看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成色。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速度加快,可以看到中国越来越多供应链企业加速进入了跨国车企的配套体系,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产业化到规模化,从市场化到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版“博世”出现,正在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这正是中国核心技术对外合作加速的体现。

在媒体日第一天,与往届不同的还有一点,海外媒体的数量在大幅增加。这个小小的不一样,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大的发展。北京车展精彩纷呈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体现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南方+记者 郭小戈 魏泓泉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