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是中组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自绿美乡村工作启动以来,上朔村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方力量,推进乡村绿化落地见效,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推动绿美建设
学习赋能。该村以中组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为契机,把建强“红色村”党组织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学”开路,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乡村绿化的有关知识,提升村党组织干部战斗力。同时以红色文化旧址——上朔人民会堂为活动载体,举办乡村绿化工作培训班2期,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认识乡村绿化工作的重点及实施内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把村党组织的决策转变成党员群众自觉行动方向,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
规划先行。该村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将重走长征路核心区、“红色传承大讲堂”授课点、老城广场等作为绿美建设的重要发力点,着力打造“红+绿”特色参观路线,推进油山镇大塘中心小学—上朔生态停车场、重走长征路、彭盱、彭显伦将军铜像—夹河口驿站红色研学路段的绿化提升,在不同路段规划种植樟树+山茶、鹰嘴桃、黄金香柳,完成绿化提升长度6公里,形成3条各具特色的绿美旅游线路,为做好“红色文化+生态宜居”的文旅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清整腾位。该村充分用好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各村级组织各司其职、协作联动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绿美建设目标有机结合,党员干部带头动员亲属清理房前屋后的树木残枝、杂草垃圾,为清拆工作做表率、当示范。组织召开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以老带青”,做足群众思想工作,化“被动拆”为“主动拆”,为乡村绿化腾出空间。截至目前,已发动群众249人次参与清拆,清拆破旧泥砖房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为植绿增绿打下良好基础。
党群齐心共筑绿美乡村
共商共筹。该村上朔村充分利用春节期间乡贤返乡契机,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依托“线上+线下”平台,通过组织外出党员、乡贤等参加乡贤座谈会、家长会,在微信群中发放倡议书等方式,深入宣传绿美生态建设的意义,广泛收集绿美上朔建设的意见建议,积极动员乡贤以认捐认种的方式参与到乡村绿化中,为绿美上朔添砖加瓦。截至目前,已召开会议3次,收集意见建议21条,筹集资金7万余元。
群策群力。该村把已培育的5户“美丽庭院”、5个“四小园”作为切入点,通过“联组包户”工作机制进行全方位入户宣传,宣传庭院绿美建设小知识以及建设效果、建成益处,以点带面提升群众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的意识,示范带动更多群众从“要我种”到“我要种”、“要我美”到“我要美”转变,选树乡村绿化示范户3个,动员群众386人,力促村容村貌实现新提升。
共建共享。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雄段)建设为契机,积极与结对共建单位对接,联动帮扶单位参与乡村绿化,开展乡村绿化政策宣讲、主题党日、“红色上朔我添绿”等活动,助推绿美上朔更上一台阶。截至目前,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次,植树1200棵,共建“人才林”“党建林”等主题林4个,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篇新绿。
多措并举巩固绿化成果
用好网格、共同护绿。该村有效利用农村三级党建网格,制定绿美乡村网格化管护责任表,落实网格员网格管护责任,建立“村干部+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绿美管护网格责任区8个,有效实现村内主干道、文体广场等公共区域的绿化管护,实现树栽有人管、苗旱有人浇、杂草有人清的“三个有”局面。
人人参与、互相促进。该村将绿美乡村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以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治理+自我管护”为工作模式,动员村民发挥“主人翁”作用,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管护。截至目前,已在上朔人民会堂等4处人流集中的位置张贴4块村规民约栏,潜移默化转变村民对绿美的认识,激活自治动力。
村民自管、激活动力。该村坚持“谁种植、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村集体出资在清拆宅基地上种植果树,由村民自行认领栽种在所属区域的果树,村民小组通过发挥“植绿爱绿”党员小分队等志愿队伍作用,广泛宣传果树管护技术要点,引导村民做好果树日常管护等“关键动作”,提高果树成活率,同时果实成熟后所得经济收益归村民个人所有,有效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激活村民管护热情,持续巩固绿化成效。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何健红 黄圆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