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印发了《东莞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下称《方案》),将有效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发生,提高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负担,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
将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认知功能筛查纳入年度免费体检项目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专家的广泛共识是将痴呆症的治疗和干预期前移至轻度认知障碍阶段,以实现早预警、早诊断、早干预。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案》提出,实施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的目标为:
将在全市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服务,提高老年痴呆高危人群发现率、就诊率,提升老年痴呆防治效果;加强老年痴呆防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形成全社会关注老年痴呆、支持和参与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推广认知功能主动性预防措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推广老年痴呆照护辅导技术,提升老年痴呆照护技能,减轻老年痴呆照护负担,初步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
为此,防治促进行动将加强科普宣教,建立老年痴呆防治科普基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进行全社会脑健康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
同时,《方案》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时,将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认知功能筛查纳入年度免费体检项目开展常规筛查,并鼓励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痴呆诊断、治疗及预防干预等服务。到2025年,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100%。
三级常态化干预,建立区域性记忆防治中心
根据《方案》,东莞将建立三级常态化干预机制。
依托东莞市人民医院指导,东莞成立市、镇(街道)、社区三级防治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借助医联体资源,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实施分类干预,对认知功能下降的高风险人群,提供个体化认知训练干预,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病科依托医联体将专家服务下沉至基层,为社区(乡村)可疑痴呆患者提供科学诊断,制定分类管理与治疗方案,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随访。
到2025年,全市将形成一套成熟的认知障碍干预技术规范,建立标准流程,常态化监测评估系统。形成完整的预防老年痴呆基层工作规范,力争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老年痴呆防治工作体系,研制成功并有效推广相关智能化筛查设备。
《方案》提出,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市将在国家高级认知中心建设单位东莞市人民医院的指导下,建立区域性记忆防治中心,到2025年,开设记忆门诊5个、相关专科病房6个、开设失智专区6个,并推动专项培训教育。
到2025 年,老年痴呆防治知晓率提高到80%
此前,东莞已经建立起市级老年痴呆症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和专业技术指导团队。
《方案》提出,2024年4-12月,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全面实施老年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工作。
选取莞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麻涌镇、东坑镇、洪梅镇、茶山镇、企石镇、黄江镇、谢岗镇、松山湖作为试点镇街(园区),及时总结经验。东莞市人民医院等13家医院成为试点医院。同时成立东莞市老年痴呆防治技术委员会,建立老年痴呆防治科普教育基地。
在全面实施阶段(2025年1-10月),东莞将总结试点镇街(园区)工作经验,形成工作机制全市推广。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全面完成老年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工作。到 2025 年,全市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
2025年11-12月,东莞将总结宣传推广工作经验,探索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老年痴呆症防治模式。
南方+记者 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