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党建引领“七有”社区建设,撑起重点人群“幸福伞”

南方+

民生幸福事,事事牵人心。罗州街道南街社区迎晨幼儿园托育班里,一个个可爱的幼儿在托育师的陪护下摇头晃脑,稚气的歌声悠悠传来;在城南街道新越社区锦绣华景小区广场,健康义诊活动现场人声沸腾、反响热烈;城北街道樟村社区双百社工照常开展入户探访工作,为残障群体送上暖心的关怀,群众纷纷竖起“大拇哥”……这是廉江市开展街道“七有”社区创建行动的生动缩影。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建设“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民生项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廉江市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及“百千万工程”对民生服务的期盼与要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组织动员驻区单位党组织、社会企业组织、党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创建街道“七有”社区,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以“真心”换取老人儿童、困难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舒心”。

“幼有所育”护航幼儿成长,奏响暖心“摇篮曲”

“我们社区位于廉江市商业区内,很多商户都有不到3周岁的学龄前儿童,由于家里无人帮忙照护,只能将孩子一起带到店铺,就在地上放个纸箱,让幼儿在纸箱里玩一天,每次上门走访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感到很不是滋味,我决心要为他们解决‘带娃难’问题。”廉江市罗州街道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凤霖表示。

罗州街道南街社区联合结对共建单位开办托育班。受访者供图

罗州街道南街社区抓住廉江市创建“七有”社区契机,与迎晨幼儿园结对共建,打造“社区+专业机构运营”的普惠性(公益性)托育服务试点。该试点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进行招生,为社区附近的年轻一族、商户提供家门口的普惠托育服务,解决了他们“带娃难”的后顾之忧。

廉江市围绕“幼有所育”不断健全完善普惠性托育服务,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和辖区内幼儿园或者专业托育机构合作试点开设“托育中心”“托育班”等,打造养教结合升级版模式,提供医护级照护、科学化教养、专业化早教启蒙等全方位服务。“我们致力推动托育服务扎根社区,通过党建联建实现托育阵地共建、资源共用、服务共享,探索打造‘15分钟便民托育服务圈’,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廉江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廉江市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还在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母婴关爱服务和普惠性学前教育上“出实招”。廉江市各街道依托“社区夜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师资力量,开展幼儿养育知识培训班,既为辖区居民科学育儿提供学习渠道,又解决了“老带小”养育知识跟不上的问题。廉江市总工会在街道社区全力打造“爱心妈妈小屋”,配备空调、热水、婴儿尿布台、婴儿床等设施,提供安全、整洁、私密的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目前,已在廉江市人民医院、御景城广场等地方建成“爱心妈妈小屋”9间,为哺乳妈妈和婴幼儿筑起温馨港湾。廉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去年举办的4场“逢十”民营企业暨妈妈岗专场招聘会上专设“妈妈岗”1105个,该岗位实行灵活上班、弹性工作的方式,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宝妈们兼顾育儿和工作,该岗位现场达成意向人数104人。廉江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优质民办幼儿园,以及新建、改扩建、扩容一批公办幼儿园,去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80个,新审批民办幼儿园5所,护航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有所教”浇灌青葱嫩苗,厚植成长“营养土”

廉江市聚焦少年儿童教育领域,推动社区打造“营养土”充足的成长生态环境,为学生们常态化提供课后辅导、兴趣培养、公益讲座、健康科普等活动,让祖国未来的栋梁“学有所教”。

“同学们,书籍是通向智慧之窗的阶梯,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希望大家能勤加阅读,养成想看书、爱看书、会看书的好习惯!”城北街道中山社区的“儿童服务站”开展的“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读书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阅读绘本,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和制作主题手工书签,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城北街道中山社区积极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民生服务品牌,聚焦儿童的实际需求,秉承“呵护、关爱、健康、成长”理念,于2021年成功建成“儿童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儿童服务站”不仅设施齐全,配备了统一制式的学习桌椅,图书、玩具、手工物料、投影设备等物品设备也是一应俱全。以“儿童服务站”为载体,中山社区探索构建有利于儿童全面成长的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护苗”工作模式,邀请专业社工人员、党员志愿者等担任教师,提供“兴趣培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服务。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家长和孩子们来到这里参与手工制作、阅读分享、文艺表演、安全预防、健康科普、体育竞技等活动,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技能加油站”,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辖区内近200名儿童快乐成长的“第二个家园”。“我们依托‘儿童服务站’,采取新颖、接地气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极大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中山社区党委书记说道。

城南街道新江社区围绕“学有所教”打造“周六儿童书法班”课堂,特邀廉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志诚担任授课老师,联合社区内书法达人志愿者等在周六下午开展书法教学培训活动,带领孩子们领略汉字之美、享受书写之乐,目前已开设书法课堂16节,惠及250余人次。城南街道南苑社区则携手联建单位廉江市第二十小学组建阳光家教志愿服务队,实行“社区参与+老师教学+志愿服务”的“校社联结”模式,利用周末时间开设“周六课堂”,为辖区孩子们提供兴趣培训、课后辅导等服务,有力破解了辖区双职工家庭子女周末无人看护和监管的难题。“我们平时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感到有心无力,‘周六课堂’让孩子可以走出家门学习兴趣知识,还能结识新的朋友,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省心放心。”南苑社区居民王姐对此连连点赞。

“病有所医”守卫生命健康,铺就舒心“绿茵路”

健康是描绘幸福生活画卷最显眼的一笔,廉江市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服务,完善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在社区打造医养结合的康养服务,保障居民群众“病有所医”。

上医治未病,百病防为先。城北街道樟村社区党总支部推出社区“健康大讲堂”服务品牌,携手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在社区内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懂得健康的良好氛围。“社区‘健康大讲堂’不仅讲健康知识,还引用了好多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专业养生小妙招呢。”来自城北街道樟村社区的陈阿姨笑着说道。

城南街道新越社区联合廉江市中医院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受访者供图

城南街道新越社区党支部联合廉江市中医院党支部打造“病有所医”示范点,在辖区内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主题爱心义诊活动,组织中医科、骨科、康复科等专家亲临社区小区坐诊,为社区居民带来把脉问诊、用药指导、答疑解惑、健康咨询等义诊服务“四件套”。现场医务人员耐心地与每一位前来检测和咨询的居民交流,并提供血压测量、健康知识科普、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等健康服务,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我们社区经常开展义诊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看上医生,这类义诊活动非常好、非常便民。”住在城南街道新越社区的居民纷纷称赞。

“陈姨,你最近睡眠情况有改善了,上次建议你使用的药,你用后情况有好转吗?”廉江市不断细化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实行分片包户工作机制,按照“专科专病、重点人群、按需分级”原则,优先保障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需求,提供上门巡诊、随访管理、康复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逐步建立以社区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打造“首诊在基层、按需进医院、双向诊疗、全专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实现以“疾病管理为主”向“健康管理为主”的服务理念转变,让居民群众有“医”靠。目前,廉江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4.24%,重点人群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3.84%,满意度达到86.86%,筑牢社区群众健康防线。

“弱有所扶”关爱弱势群体,撑稳幸福“爱心伞”

廉江市围绕“党建+扶弱”,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整合“双报到”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党员、社区党员、爱心志愿者等力量,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1+1+3”工作模式,即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以基层党建为纽带,将政府兜底保障、党员服务、社会力量串联起来,协同开展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

罗州街道南街社区建立定期摸排社区重点困难人员机制,制定“一户一策”救助需求清单,实行“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三重保障制度,通过社区、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建立“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为辖区弱势群体撑起“爱心伞”。“党和政府的政策,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社区竭尽全力帮助我们低保家庭申请到那么好的廉租房,现在我家生活环境大变样,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南街社区低保户罗姨高兴地说道。

城北街道樟村社区家庭医生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受访者供图

城北街道樟村社区建立“干部+社工+邻亲”三位一体关怀弱势群体模式,发挥好社区干部、双百社工、周边邻居“人熟、事熟、情况熟”优势,链接民政、关工委、团工委、妇联和残联等部门资源,建立社区照顾支持网格,对弱势群体尤其是残障人士、孤儿、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实行“整体关怀”社区照顾策略,给予物质需求、心理支撑和后期保障服务,保障他们在社区也能享有正常平稳的日常生活。“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我们也有很多顾虑,难免会有消极情绪,照顾弟弟也觉得力不从心,好在有社区的帮忙,分担了我们很多压力,实在太感谢了。”樟村社区一名残障人士的姐姐感激地说道。

此外,廉江市相关职能部门还联合各镇(街道)在“弱有所扶”上下真功夫。廉江市残联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为每户家庭量身定制设计个性化的无障碍改造方案,适配楼梯安全抓手、厕所扶手、坐厕、防滑地板砖等无障碍设施,极大方便了他们的日常起居生活,目前已有197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完成改造。廉江市民政局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配备床边护栏、安全扶手、沐浴椅、护理床等实用性设施,满足其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养护理等需求,提升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目前已有183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改造。廉江市救助管理站街面巡查“不断档”,24小时救助“不打烊”,及时为流浪乞讨人员送上八宝粥、饮用水、衣被等物资,常态化为救助服务对象提供救助、落户、寻亲及后续跟踪回访等服务,去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共计319人,其中已送医救治34人,落户安置16人,寻亲成功70人,核实身份并护送返乡59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廉江市将持续深耕街道“七有社区”创建行动,围绕“七有”民生领域重点人群新需求、新难点,发挥党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体系优势,对标“阵地、人员、服务”三项量化指标,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温度与质感,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撰文】李华梅 梁誉铧 杨舒茹 许筱倩

编辑 杨靖婵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