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30多名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国赛选手以及技工院校师生开展“工匠林”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全市技能人才积极投身绿美中山建设。
当天,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班子成员与一众植树志愿者,共同为中山“工匠林”揭牌。由技能人才代表栽种的一片美丽异木棉迎风吐绿,为全市再添一处致敬工匠的新地标。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学礼表示:“广大技能人才要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争做绿美中山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中山“工匠林”揭牌。
合种“工匠林”
“工匠精神”传承接续
“挺骄傲的,从此拥有了一片属于技能人才的树林。”中山市技师学院技能竞赛教练梁嘉伟看着自己种下的树,拍下了张照片记录,“‘工匠林’很有意义,能够让广大技能人才感受到中山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得主,梁嘉伟无疑是“技能成才”的典型案例。从世界舞台回到中山后,梁嘉伟选择回归母校任教,将国际化技能标准融入课堂教学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下一棵树苗,就像培养一个学生一样,需要慢慢呵护、精心培育。”
如今,梁嘉伟带领了一个约35人的青年团队,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协助解决中山全市乡村新基建的技术难题,服务“百千万工程”。“作为老师,我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培育更多学生,让他们成长为中山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中山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动能。”梁嘉伟说。
南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山通过构建赛、训、教一体的良性技能人才“生态系统”,不断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中山奖牌榜位列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在全省第二、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地级市金牌、奖牌数第一。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中山已产生高级工1000多人、市技术能手300多人。
“这里既是一片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主题景观林,同时也是全体教职工和青年学子的思政教育基地。”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魏海翔介绍,在绿荫丛中还矗立着技术能手们的事迹展牌,希望每位青年学子都能在工匠林中学习到技能成才的第一课,追寻榜样足迹、汲取奋发力量,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在校4年期间,我见证了身边众多优秀师兄师姐的成长经历。他们积极参加比赛、为国争光,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激励。”中山市技师学院学生贾莹坦言,中山非常重视技工教育,学院提供了众多优质平台和实训设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竞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今天参加种植‘工匠林’的活动,我觉得也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活动当天,参与植树的技能人才,既有“元老级”的技能大师、登上世赛舞台的明星教师,也有不少刚踏上技能之路的青年学生,众人合力种下一株株树苗,期待着不久后的浓荫如许。
目前,中山市技师学院已集聚了一批以魏海翔、梁嘉伟、谢坤等为代表的世界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师资力量和教练团队,培育出众多高技能人才。学院已建成1个世赛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以及3个省级世赛集训基地,现有“全国技术能手”和“广东省技术能手”50人,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奖3项4人次。2023年学院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共计60项129人次。
“产教评”融合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78.6万人
“技术能手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把技术能手、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织起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将进一步掀起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开展造林绿化的热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了众多技术能手们的响应,通过认捐认种、带头示范,持续为“绿美中山”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4月23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30多名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国赛选手以及技工院校师生开展“工匠林”义务植树活动。
不久前,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集中考核中,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陈锋获得水处理技术项目全国第2名。陈锋坦言,自己将把专业技能与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相结合,为中山治水攻坚贡献力量。“水处理赛项涵盖污水处理厂管理内容,包括入水、出水以及中间的检验环节等。我们培养的技能人才,将来可以走入企业、市政,助力中山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不仅是生态建设领域,中山技能人才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我们主要为中山高端制造、现代信息以及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提供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魏海翔介绍。
今年是魏海翔在中山市技师学院执教的第十五个年头。多年以来,魏海翔主持参与了100多项科技项目,培养出60多位世界、全国、全省技能竞赛获奖学生,2000多名高技能人才。目前,魏海翔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服务企业技改,为中山产业数字化转型贡献“工匠力量”。
中山企业与技能人才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中山市制造业企业逐渐成为技能人才的培育主体,全市308家规上企业成功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造业企业占比超八成,明阳智能、广东长虹等61家龙头企业备案开展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认定。今年以来,中山市已有36家企业申报市级“产教评”链主企业,企业备案并开展技能评价的工种数量高达252个。
制造业立市的中山,目前正处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上涨。通过积极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中山推动用人主体、培养主体、评价主体融合发展,为中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中山市第一季度新增技能人才2.1万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78.6万,高技能人才占比35.16%,排名珠三角地级市前列。
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 林葳 黄金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