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24公里

南方+

00:39

最长的24公里

广东韶关,从龙归镇董村寺桥前往江湾镇,全长24公里。平日里沿着520省道乘车通行只需要30多分钟,但在暴雨冲刷而下的泥流影响下,则需要步行8个小时。

4月21日,一步步踏上盘山公路,身后的村庄田地渐渐远离。目光所及,随处可见尽是倾颓的山石、倒塌的树木和深及脚踝的泥浆。这是防汛救援一线最长的24公里,也是最难的24公里。这条路上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向着江湾前进。

每一铲、每一锹

向着灾区挺进

当天,记者跟随救援队,从这条公路前往江湾镇。路旁的龙归河,浑浊的河水裹挟着上游的树木,向下游奔涌而去。河对岸的山坡上,泥石流冲刷山体留下的伤痕触目皆是。救援队一路前行,要踩着湿滑的淤泥,避让随处可见的滑坡,临山的公路上还不时有泥水裹挟着碎石滚落。

在董村寺桥附近路段,交通遭水浸完全瘫痪。断头路处,数十辆“粤R”牌照重卡车在此等候,车上装载着挖掘机、铲机等重型机械。在此已等候了超过六个小时的卡车司机谢师傅告诉记者,车队凌晨便从清远出发赶来支援韶关抢险救援。

水不退,大家都动不了,唯有军绿色装甲车往深处驶去,任凭泛黄的大水淹没车身,滚动的轮胎搅起波澜。在江湾镇发生洪水灾情后,驻地附近的子弟兵第一时间出动,两支队伍共50余人,翻山越岭10多公里参与救援。

21日午后,天气开始放晴,水退了一些,这是抢修道路的绝佳窗口期。记者跟随陆军某集团军的重型挖机,沿着山路徐徐向前。巨大的铲斗翻动起淤泥和碎石,将其堆在道路两旁。每当挖机清理了一处滑坡点,身后的救援车辆就会鱼贯前行。

清理一处滑坡点往往需要几台挖机同时配合作业,这样的清障点,一路上走来已看到十几处。

一群肩扛铁锹的战士从山路的更深处走过来,眼神疲惫而坚毅。他们刚刚结束清障任务,准备回临时驻地休整。

在重型机械尚不能抵达的路段,清障工作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

这两天,靠着每一铲、每一锹,救援人员持续向江湾镇推进,争分夺秒缩短与当地村民的距离。

每一脚、每一步

涉过危险的一晚

21日晚上8点,江湾镇的寺前村,是此时救援力量推进的最前沿。此处往前,车辆无法通行。前方一处严重的山体滑坡,阻住了所有救援车辆,只有人能够勉强翻过。挖机、铲机正紧锣密鼓地工作,确保“生命通道”尽早畅通。

“这里预计10点钟才能打通。”在夜间施工现场,韶关市一位现场指挥的主要领导对记者说。

20日夜里,他们沿着520省道一路冒雨步行,每隔几十米就有严重的滑坡和泥石流,在很多地方都是手脚并用翻过来的,手掌上已布满伤口。

收到江湾镇的险情报告后,武江区委书记张广晖先和消防、应急、公安、武警等60余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向江湾镇进发。多田村一处严重塌方阻拦了去路,他们弃车后带着设备徒步前行。

韶关市主要领导带领的救援力量随后汇合。在这场洪水中,这支由市、区领导带领的队伍,成为除了驻地部队外第二支挺进灾区的救援力量。

车辆无法通行,队伍在当晚跋涉了数个小时,但由于雨势太大,龙归河的水位急涨,队伍当晚只能推进到江湾镇与龙归镇交界处。两天来,这里成为前方救援力量的指挥所和中转站。

韶关市消防救援支队西联特勤站站长许斌说,20日晚上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晚”:一路过来,大小滑坡、泥石流遇到四五十处,每隔几十米就需要手脚并用爬行通过,最深的地方一脚下去能陷到腰。队员们只能踩住没塌的护栏、抓住树干,尽可能找一些着力点,勉强通过。

队员肖志艾回忆,在当晚一次突发的滑坡中,大小石头齐落,把头盔砸出了坑。

21日晚上10点,队伍收到前方道路畅通的消息,所有队员再次坐上救援车向山路更深处行进。

每一车、每一人

汇聚救援的海洋

22日凌晨,随着最后一处塌方被清理,进入江湾镇的道路基本抢通。看到驶入镇区的抢修人员和载着救援物资的车辆,村民们忐忑不安的心安定了不少。

这个山区小镇现在到处都是洪水冲刷留下的杂物和淤泥,每户村民家的墙壁上都留下了一米高的泥沙印痕。记者于21日夜间抵达时,不少村民正打开门窗通风,将各种泡水的家具拖出院外晾晒,忙碌着做灾后的补救。

这座5000人的小镇有超过一半人在外务工、生活。当洪水来临时,不少在外地的村民收到了家中亲友关于水情的消息,但镇里与外界的信号联系很快陷入中断,镇外的人只能焦急地等待里面的消息。

村民刘姐就是其中之一。在得知妹妹还在村里,她归心似箭,一路上靠着搭救援队伍的便车,几乎在抢通道路的同时就赶回了镇里。

江湾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灾情发生后,居住在山边和河边低洼处的居民,迅速被安置到镇菜市场和江湾中学等安全区域。

21日晚上,直升机空运了多批次物资。针对较为缺乏的饮用水和棉被等物资,救援指挥部已协调增配。另有5名伤员通过直升机转运离开。

镇中心架起了临时的信号基站。不少村民得以用手机和家人通讯,互报平安。这个夜晚,村民们在临时安置点席地而卧,虽然拥挤,但睡得安稳。

22日上午,天气继续放晴,通往江湾镇的道路仍然泥泞不堪,但驶入的车辆越来越多。

除了政府组织的救援力量,很多民间队伍也自发参与救援。陈先生所在的韶关越野运动协会就是其中之一。陈先生说,他们有驾驶大型设备的经验,协会的大型挖掘机也调往前方参与清障。所有人勠力同心只为争取救援时间。

【采写】南方+记者 吴扬 叶志强  范永敬

【摄影】郑新洽

【视频】万稳龙

统筹】秦文纲  毕式明  徐勉  陈丹佳

编辑 刘婷婷 施心怡 张鹏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