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手术也有治愈希望!局晚期头颈鳞癌治疗有了新选择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4月15-21日

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谈及晚期肿瘤

很多人都认为失去了治愈机会

但随着医学的进步

不少肿瘤治疗有了更多选择

▼▼▼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第八大常见的癌症,其中90%以上为头颈部鳞癌(HNSCC)。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晚期,手术联合放疗/放化疗是标准治疗方式,但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和远处转移风险,5年总生存率仅为50%。

”尤其是HNSCC晚期患者,如果直接手术切除,常常会导致患者的舌、咽部和喉部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头颈科刘学奎教授表示。

为此,从2019年起,刘学奎团队积极探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P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及顺铂)新辅助治疗(以下简称“新辅助治疗”)局晚期HNSCC的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HNSCC患者,客观缓解率为89.6%;手术的患者中,病理完全缓解率可达55.6%,主要病理缓解率达63.0%,整体安全性良好。

该成果已于2024年3月1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为局晚期HNSC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新辅助治疗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头颈部鳞癌患者治疗新选择

45岁的江华(化名)是一名口咽癌患者,口中长了个鸡蛋般大小的肿瘤,呼吸不顺畅,进食也困难。辗转多家医院,几乎都得到类似的治疗建议:做手术。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术。因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要从患者下颚处切开,掀开半边脸皮,再切除肿瘤,期间可能还要切掉部分牙齿、骨头之后从腿上取一块皮瓣转移修复,过程至少七八小时,且创伤面大,对患者口腔功能和外形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了刘学奎,也由此看到了新希望。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刘学奎为江华制定了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三个疗程结束,原本横亘在口腔的肿瘤消失了。“我们按照治疗前记录手术部位进行多点活检,也没有发现癌细胞。”刘学奎说。

这个让人欣喜的故事发生在2019年。后续配合放疗,五年随访发现,江华的肿瘤没有复发,也没有发生转移。

喉咽癌患者许东(化名)也有类似的境遇。来到中肿找到刘学奎之前,许多医生曾建议他做全喉切除术,之后在颈部做气管造瘘口。但术后无法正常发声,将极大影响工作生活,许东难以接受。

采用新辅助治疗后,第一个疗程结束,许东就明显感觉呼吸比以往顺畅了,三个疗程后,电子喉镜检查已经看不到肿瘤,活检也找不到癌细胞,避免了大手术,成功保喉。如今,几年过去了,许东依然能正常工作生活。

新辅助治疗对90%局晚期HNSCC患者有效

“新辅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实现肿瘤临床降期,缩小手术切除范围,达到保留口腔、喉等器官功能的目的,长期则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刘学奎介绍。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新辅助治疗对90%左右的局晚期HNSCC患者有效。“有些需要做手术的患者,治疗后免除手术,就能更好地保留喉功能和口腔功能;有些本要做大手术的,治疗后肿瘤缩小,就变成小手术;还有一些患者,原本没有手术机会,治疗后又可以做手术了。”刘学奎说。

目前,这一治疗模式已经在中肿头颈科广泛使用,不仅惠及患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医生从手术台上解放出来。

但刘学奎指出,当前研究是一项II期、单臂研究,试验样本数量有限,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对照组。为此,他正带领团队正开展大样本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希望能为局晚期HNSCC免疫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提供长期的、令人信服的循证依据。

而对于10%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刘学奎团队也在攻坚克难,积极开展基础研究,以期能找到内在的耐药因素,并形成精准人群分层,不断改善患者获益。


记者 | 曾剑萍

编辑 |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陈鋆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