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马变“伴马”?体育精神岂能沦为“陪跑”

南方评论
+订阅

文|吴三川

沸沸扬扬的马拉松“陪跑”风波,终于有了回应。

00:12

北半马组委会:取消何杰及三名外籍选手成绩

4月19日下午,2024北京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关于男子组比赛结果调查处理的决定:解除中奥路跑(北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半程马拉松承办运营资格;取消本赛期内厦门特步投资有限公司赛事合作伙伴资格;取消何杰、威利、德杰内、罗伯特等4人比赛成绩,收回奖杯、奖牌和奖金,并报中国田径协会备案。

随即,特步公司和中奥路跑公司就此事发布了致歉声明。中国田径协会就这一处理结果回应:将规范路跑赛事商业化竞争。

事情要从前些天的“名场面”讲起。

2024年北京半程马拉松赛成绩公布中国选手何杰、刘敏夺冠

比赛进行到最后关头时,穿红色赛服的何杰与三名外籍选手几乎齐头并进,后者多次看向何杰,并做出摆手动作,主动“刹车”的观感比较明显。果不其然,何杰最终反超对手,以领先第二名1秒的优势夺冠。随着直播画面流出,网友们炸开了锅,纷纷质疑这是“伴程马拉松”,直言“演技太差”。

回过头看,这几名外籍选手的确是“送助攻”的。根据回应结果,他们的真正身份是“配速员”,上场却成了“运动员”——通报指出,“特步公司未对配速员进行明确标注,导致中奥路跑公司未向组委会报备,将4名外籍配速员报名为特邀运动员参赛”。

配速员俗称“兔子”,是在马拉松比赛中帮助跑者控制配速的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安排配速员去提高选手成绩,在马拉松赛事中很常见。如此看来,四名外籍跑者的主动减速,也就解释得通了。涉事公司的浑水摸鱼,跟传统意义的“假赛”给观众带来的情感伤害,并无多大区别。

作为一项比拼体能和意志的极限运动,马拉松的一大魅力就在于超越自我。在笔者看来,涉事公司如此操作,在逻辑上可以带来两个“好处”:其一,发挥外籍选手的“配速员”功能,帮助何杰打破纪录;其二,用其“运动员”身份蒙骗观众,显得场面比较“好看”。要不是这几名选手的演技拙劣,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值得深思。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持续升温,数量呈现井喷之势,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仓促“上马”、倒卖参赛资格、替跑等乱象的频出,也暴露出一些急功近利的思维。

这起风波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商业化竞争无可厚非,但必须尊重体育精神,恪守公正、规范、透明的边界,不然下一个翻车的,又不知是谁了。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