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吗?
他们的日常工作是——
和兔子、老鼠等打交道
这份听上去还蛮“治愈”的工作
其实也潜藏职业健康风险!
什么是实验动物从业人员?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包括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动物实验操作人员等。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风险有哪些?
在实验动物相关工作中,从业人员可能遇到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危害主要可分为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
01 物理性危害
◆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
◆ 在操作笼具、高压锅等设备时,可能造成的身体损伤和烫伤;
◆ 在给药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针头扎伤及感染;
◆ 实验环境中的噪声和放射线造成的听力损伤和放射性损伤等。
咬伤或抓伤
烫伤
针头扎伤
听力损伤
此外,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工作中因运送饲料、搬运仪器或更换动物笼具等抬举类工作,可能会使其肌肉和关节负重过度,引发持续性损伤。常见的持续性损伤包括背部受伤、腕管症候群、网球肘和滑囊炎。
02 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主要来源于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和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化学试剂。接触化学物质会导致急性或慢性的健康影响。
◆ 甲醛可导致呼吸道过敏以及过敏性皮炎;
◆ 动物实验手术中用于吸入麻醉的麻醉气体可导致困倦、易怒、抑郁、头痛、恶心和疲乏;
◆ 长期吸入麻醉废气可导致肝、胰、神经系统及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易发生肿瘤、流产及死胎等。
03 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生物性物质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这些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的组织切片、液体、固体、气体等,还包括实验动物过敏症、人畜共患病等。
◆ 实验动物过敏症:从业人员在实验中接触了过敏原而引起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
主要的实验动物过敏反应有:接触性风疹、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其他皮肤、黏膜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 人畜共患病: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由于与患有疾病或携带有病原体的动物接触,或因接触感染性气溶胶而导致的。
人畜共患病可人为地分为三类:
1
人畜共有的病原体
可同时感染动物和人,如猴痘病毒。
2
以人为自然宿主或储藏宿主的病原体
偶也可感染动物,如麻疹和结核。
3
以动物为自然宿主或储藏宿主的病原体
偶也可感染人,如猴B病毒和黄热病毒。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01 动物的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要求及防护设备应符合所用动物的需要。动物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洁净度等饲养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不仅可以保证高品质的动物试验研究,也可提高动物福利,进而尽可能地减少动物对人和相关操作的“敌对”造成的伤害。
02 注重体制的建设和实施
购买和使用健康、高品质的实验动物。在定购或接受实验动物前,应审阅动物的健康档案和种群健康监测报告。
在试验开始前和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动物隔离检疫和兽医检查,做好疾病的发现、监测、预防、诊断、治疗和处置,确保实验动物健康和保证动物福利。
03 完善个人防护设备的穿戴规程
建立和逐步完善个人防护设备的穿戴规程并严格执行。如要按照危险性分析和评估,适当地穿戴乳胶手套、口罩(呼吸器)、眼罩、连体隔离衣和安全鞋(靴)等。
04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急救处理
发生意外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紧急处理规程急救和处理。一是要强调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熟悉应急预案,必要时进行定期演练;二是要知道紧急救治的方法和相关的联系人;三是要注意与时俱进,掌握并及时沟通分享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程。
统筹:杨敏
内容:毒理实验所 李国樑
审核:马超亚
美编:虞心阳
图片:来自网络
- 毒理实验所 -
主要承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置、职业卫生技术质量控制等工作。拥有HPLC-ICP-MS-MS、UPLC-Q-TOF-MS等先进检测设备,获得国家级CMA及CNAS认证认可的化学有害因素490项,可开展化学中毒应急定性定量检测700余项,检测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联系电话:84189925。
相关资质与系统
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证书
TOX IVOS精子分析系统
-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是集职业病防、诊、治、研、管、教和核化事件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机构和三级甲等职业病专科医院。
主要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牵头和参与制(修)订标准规范110余项。建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职业病科)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技术平台,拥有涵盖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多个资质。
60多年来,在广东省新发现27种职业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70余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30余项,为守护劳动者健康、建设健康广东作出贡献。
单位环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