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为何总是“盯上”广东人?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引起警惕?早癌筛查关注哪些项目?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7日下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张绪慧做客南方+客户端,围绕鼻咽癌的筛查与防治展开科普直播。
张绪慧表示,鼻咽癌的发生与地域、病毒感染、家族遗传基因及日常居住工作环境等因素相关。因病发部位隐匿,鼻咽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但他同样指出,目前针对鼻咽癌仍可做到有效筛查和治疗。借助鼻咽内镜检查、颈部淋巴结检查、EB病毒筛查等方式,可以尽早发现病症。通过放疗等治疗手段,鼻咽癌5年总生存率可达80%。(直播回看)
脖子有肿块、吐痰带血丝?
高危人群需警惕
近日,一位25岁的年轻人因为头痛、鼻塞、脖子出现无痛肿块等症状前往省二医就诊。诊疗过程中,医生发现他的回吸涕中带血,便立即为他安排了鼻咽镜与局部活检。
“回吸性血涕在临床上很常见,但这也是鼻咽癌的典型症状之一。”张绪慧解释说,患者感到鼻咽交界处有痰,用力猛吸一口气后,将痰吸到口咽部再吐出来,就是回吸涕。“天气干燥、慢性鼻咽炎等都可能引起回吸性血涕,但这个患者还合并有鼻塞、头痛等症状,所以我们做了进一步的鼻咽癌排查。”
张绪慧介绍,鼻咽癌是一种发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由于好发于咽隐窝、侧壁、鼻咽顶壁等隐蔽部位,且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因此不易诊断。
但张绪慧提醒,因为肿瘤会压迫、损伤鼻咽部位的黏膜、血管和神经,所以当患者出现涕血、鼻塞、耳鸣与听力下降、头痛、颅神经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还是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排查。
“我们广东的居民尤其更要注意。”张绪慧指出,鼻咽癌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的发病率最高,北非次之。每年中国新发病例数占全球40%以上,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尤其高发。“可以说,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张绪慧说。
他表示,鼻咽癌发病与以下因素相关:具有鼻咽癌家族史,居住在鼻咽癌高发地区,携带EB病毒,居住、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甲醛、镍、铬、石棉、油烟等高污染和致癌物质,高频率食用咸菜、咸鱼等含有亚硝胺的腌制、熏制食品,长期抽烟、嗜酒。
为此,张绪慧建议,居民可以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避免过量饮酒、吸烟,少吃咸鱼、腌肉和腌菜等含亚硝胺食物。“值得注意的是,EB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且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阶段,因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EB病毒感染也是防治鼻咽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他说。
张绪慧补充道,对于生活在广东,并且具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来说,做好早期筛查意义重大。“结合我们提到的常见症状,高危人群可以考虑开展颈部淋巴结、颅神经、EB病毒血清、鼻内镜、纤维内镜等检查,必要时也可进行鼻咽部组织及颈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尽早排查风险,开展治疗。”
患癌莫恐慌,早期放疗可治愈
5年总生存率达80%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显示,2022年全国鼻咽癌新发病例5.1万人,死亡病例2.84万人。然而,张绪慧认为,考虑到鼻咽癌的特性及相应治疗手段,居民无需“谈癌色变”。
“鼻咽癌,尤其是其中的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对放疗高度敏感,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仍然有希望治愈。”张绪慧说。
他分享了一组数据:对鼻咽癌采用放疗手段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可达到80%。其中一期、二期等早期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达到70%—100%,即使是三期、四期患者,该指标也可达到50%—70%。
张绪慧解释,与肺癌等癌症不同,鼻咽癌发病部位是一个空腔,周围密布神经、血管,且鼻咽癌易向淋巴转移,因此很难在不损伤其他脏器的情况下通过手术介入实现根治。“而放疗就像是一把‘不见血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将癌细胞消灭掉。”他说。
为此,鼻咽癌治疗当前仍遵循“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特殊情况下选择手术”的总体原则,对于局部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联合应用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新型生物治疗手段。
但张绪慧也指出,由于肿瘤具有异质性,对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反应并不均一。如果在前期治疗一段时间后肿瘤依然具有活性,则要考虑对局部残留位置进行外科切除。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联合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优势开展协同救治。”张绪慧介绍,目前省二医对肿瘤科、放射科等科室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肿瘤防治中心,并同时开展亚专科建设,从而实现肿瘤患者专病专治,有效衔接起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和环节。
“比如一些影像科医生就专门负责鼻咽癌的影像检查判断。” 张绪慧说,多学科的专病团队能够为晚期及疑难病症患者量体裁衣,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全方位诊疗服务,最大发挥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作用。
南方+记者 陈子阳
通讯员 何昊书 黄怡辛 马含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