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历史名人一起“读”湾区

点解
+订阅

00:27

世界读书日,跟着文化名人的足迹游大湾区。

好奇一个人的生命,往往是好奇他们的足迹

他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大湾区的青山秀水、寻常巷陌

留下过许多文化名人的踪迹——

有的蕴藏着城市生活的烟火韵味

有的孕育了凌云壮志的先声萌芽

有的可管窥一脉相承的开拓之风

世界读书日,跟随这些闪闪发光的人

寻觅他们曾留下的印记,跨越时空与之“感同身受”

你最想跟哪位历史名人一起“读”湾区?(可多选) 跟鲁迅一起读广州 跟何香凝一起读深圳 跟康有为一起读佛山 跟文天祥一起读珠海 跟郑观应一起读中山 跟梁启超一起读江门 跟苏东坡一起读惠州 跟伦明一起读东莞 跟利玛窦一起读肇庆 提交

在广州

跟着鲁迅  读兴味

1927年1月18日,鲁迅从厦门出发,来到了爱人许广平的故乡——广州。

作为“广东女婿”,鲁迅到达广州的当晚,便来到了高第街的许地,看望自己的岳母。

在广州,鲁迅度过了九个月的时光,工作之余,在许广平的陪同下,他吃点心、逛公园;

去越秀五层楼游玩,游海珠公园、逛永汉路;到太平馆、陆园、妙奇香、陶陶居品美食……

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柔软、最浪漫的时期”。

在深圳

跟着何香凝  读慷慨

1995年5月13日,经中央批准,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兴建,这是中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抗日战争时期,她奔走在一线,在旧裙子上写下《为中日事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慷慨陈词,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她主持侨务工作,获得“华侨慈母”“华侨贴心人”等美誉。

如今,何香凝美术馆坐落于深圳华侨城中,用新的时代笔触,续写着敢为人先、爱侨护侨的故事。

在佛山

跟着康有为  读豁然

纵然睿智如康有为,年少也有困惑。

他曾在广东省南海县九江村(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内)的礼山草堂,跟随著名学者朱次琦学习,接受封建正统教育,试图以此探索个人与国家的命运。

但封建文化无法解决他目睹的现实问题,这让他感到失望、苦闷。

21岁时,他回到家乡的西樵山,在山中的白云洞“面壁”读书,在更广阔的书海里寻找破解困境的答案。

壮美的西樵山、幽绝的白云洞,自然接纳着年轻的困惑。

《读书西樵山白云洞》也忠实记录了康有为在天地间、书本里豁然开朗的一刻。

在珠海

跟着文天祥  读赤诚

七百多年前,被元军俘虏的文天祥途经伶仃洋(又作“零丁洋”)桂山岛海域。

翻涌的海浪,如同文天祥彼时飘摇的心情。

悲愤交加中,他写下了《过零丁洋》这一不朽诗篇。

如今,在珠海桂山岛上,文天祥的石像袍襟飘然,临风而立,手握利剑眺望着珠江口,依然诉说着他誓死保卫家国的赤诚之心。

在中山

跟着郑观应  读忧患

1860年,一条连接广州、香山(今中山市)、澳门的官道和商道——岐澳古道修筑成功。

古道南干大道的繁华路段,是郑观应的家乡雍陌村的主要街道,岐澳古道成为联结中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

雍陌村也因此成为中国南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少年郑观应在“家门口”目睹了中西交流的往来繁荣,海外新鲜的从商意识、致富理念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

他写下的《盛世危言》,也通过古道飞出雍陌村,传播到澳门和海外。

在江门

跟着梁启超  读壮志

屹立于凤山之巅的凌云塔,北望新会城,南临银洲湖,山脚下坐落的茶坑村,便是梁启超的故乡。

小时候,他常与朋友相约登上凌云塔远眺,相传,某次从凌云塔回来后,他写下一副对联:

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

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妙相。 

这成为他一生凌云壮志的起点。

此后变法维新,笔耕不辍,为国家奔命,为民族呐喊,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27岁时写下《少年中国说》,满腔蓬勃的朝气,仿佛是一次回望,对凌云塔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在惠州

跟着苏东坡  读闲逸

北宋绍圣元年(1094)十月,59岁的苏东坡乘船抵达惠州泊头镇。

岭南的山水、地道的美食、新结交的朋友,皆是身处异乡的慰藉,惠州从贬谪之地变成东坡休闲安逸度日的新家园

寓居惠州期间,他留下诗文五百余篇,官场失意的郁结与悲愤,在惠州,都化为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住过合江楼,也住过嘉祐寺,最终苏东坡选定白鹤峰作为自己的终老之所。

亲自筑建新居,在山上开圃种菜药,凿井分甘邻里,“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可惜的是,不久后他再贬海南,终老白鹤峰的计划终未实现。

在东莞

跟着伦明  读恒心

出身于东莞望牛墩书香门第的伦明,年少便怀藏书之志。

幼时常因买书花光零花钱,购得书籍可铺满整张床,伦明自述“一生聚书自此始”。 

长大后,伦明进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留京任教。为购书他省吃俭用,常年穿着破衣破鞋,流连于各个书摊之间,被书商们戏称为“破伦”。

修续《四库全书》是伦明毕生所愿,他四处奔走吁告,并将其藏书楼命名为“续书楼”,以表心志。

晚年回到家乡东莞,病重之时,伦明依然不忘嘱咐好友将自己的百万藏书全部捐出以做公用。

望溪河上的登瀛桥,由伦明之父伦常带头修建,也是伦氏家族在故乡留下的印记之一。

在肇庆

跟着利玛窦  读开拓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由澳门来到肇庆,开启他探索中国内地的第一站。

在肇庆,他还获准修建一座欧式教堂——1854年,仙花寺在崇禧塔旁落成。

居此6年,利玛窦精心学习汉语和中国礼俗,也将西方事物介绍给当地人,许多中国人对他带来的地图尤其感兴趣。

正是在肇庆,利玛窦绘制出《山海舆地全图》,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版世界地图。

他游历中国期间的见闻记录,也被后人编纂成《利玛窦中国札记》。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暮春初夏,正是读书郊游好时节。

读毕纸上字,就开启路上游吧!

【撰文】李菀瑄 尤丹娜 崔格僖

【设计】张雅

【视频】李菀瑄 张雅

【统筹】黎詠芝 林双英

【联动】章倩倩 郭悦 卢舒曼

编辑 李菀瑄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