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丰顺可“圈”可“典”

南方日报 南方+

最近,身为汤西镇大罗村党支部书记的黄福财略显“不安”,频繁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村,大罗村如何能够更上一层楼?

黄福财深知“典型”二字的分量。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期待。他说,一个真正的“典型”,不仅要在外表上有所展现,更要在内在实质上下功夫。

实际上,这种“不安”,正是推动丰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重要动力之一。

聚焦环境整治,典型镇村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绿美村庄。受访者供图

聚焦环境整治,典型镇村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绿美村庄。受访者供图

2023年年底,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横东村、汤西镇大罗村、丰良镇三山村、建桥镇郑屋村、潭江镇官下村以及砂田镇黄花村,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的名录。

树立典型、打造示范,丰顺抓实抓好入选省首批1个典型镇和6个典型村的培育提升,用好典型镇和村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域振兴发展。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一线,探寻丰顺一镇六村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的实践经验。

圈出发力点

“典”开产业蓝图激活力

突然的停电,让张绍平颇为着急。“稍坐一会,我去看看发电机运作情况。”

正值中午,梅州市顺兴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并未停机。“为了保证采摘的新鲜茶叶能够及时加工,我们马上启用了发电机装备。”张绍平说,茶产业的发展,让公司所在地潭江镇官下村群众有了更多奔头。作为潭江镇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梅州市顺兴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绍平是参与者、见证者。

依托独特的高山资源,官下村大力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道路,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耕山种植茶叶,共同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官下村村内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已建成一个村集体茶叶产业园,覆盖集体茶田70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7.05万元。

更为难得的是,以龙头企业率先示范,官下村茶企均有为困难户提供脱贫岗位,村委公益性岗位均优先安置脱贫家庭劳动力。

“村委还开办有茶农培训班,编有教材两本。”潭江镇官下村村干部张瑞艳认为,官下村能够成为“典型村”就在于产业基础牢,产业前景好。“切切实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与村民致富相得益彰。”

今日留隍镇,镇有新貌,村有新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留隍镇供图

今日留隍镇,镇有新貌,村有新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留隍镇供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百业旺。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引领打造各具特色的镇村格局,丰顺各典型镇村均立下目标,不约而同把重点放在强产业根基上。

一方面,注重夯实产业基础,各典型镇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等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在建桥镇郑屋村,兴利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轮作种植模式焕发新机,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该模式带动了全村及邻近村2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

“不断延长番薯的产业链,给种植户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郑屋村及邻近村200多户村民种植番薯1000多亩,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郑屋村村干部郑显钦介绍,单凭这一产业,村集体经济可年增收5.1万元。

另一方面,各典型镇村用好“产业村长”和合作社载体,注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四上”企业,为镇村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4月1日,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发布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名单公示公告,丰顺县留隍镇入选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拟立项名单。

这一荣誉背后,是留隍镇依托古镇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特色小城镇的不懈努力。

温泉产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拉动了留隍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受访者供图

温泉产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拉动了留隍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受访者供图

以深厚的潮客文化及原生态自然肌理为依托,留隍镇原乡智慧农业小镇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集文旅休闲、田园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项目建成后,将与广东鹿湖温泉度假村紧密相连,为周边地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丰顺留隍镇原乡智慧农业小镇项目生产经理张庆思介绍道。

“典”开产业蓝图激活力。时下,丰顺正以典型镇村为发力点,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支撑,激发乡镇的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圈出着眼点

“典”亮幸福底色聚众力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丰顺突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示范带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

炎热的下午,并没有影响丰良镇三山村村民的建设热情。“沿着河岸一路建起来,周边的群众有空时都会过来帮忙。”村民杨文华,边干边乐呵着介绍村里的变化。

丰良镇三山村,是一个户籍人口仅769人的行政村,虽然规模不大,但群众基础扎实,人心齐、泰山移。

三山村率先在全镇完成整村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摄

三山村率先在全镇完成整村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摄

“近年来,三山村干群先后四次筹集资金约80万元建设家乡,扩建会车点、扩宽道路、修筑河堤,新建水泥硬底化道路,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三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名航的心里,记着村里发展的每一历程。

让家乡更加美丽,让生活更加便利,村庄环境的整治与提升,同样成为三山村典型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村“颜值”“气质”并存。

在农房风貌提升方面,三山村严格落实《丰良镇城乡房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带图审批,率先在全镇完成整村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完成外立面、屋顶美化108间,农房风貌更具特色,推动农村品质提升。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更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实惠。”杨名航始终认为,转变“政府干、群众看”为干群合力,干群踊跃参与“百千万工程”,非常关键,是工作的着眼点。

镇村基础设施是否缺失?公共服务水平是否不足?群众建设家乡的需求是否满足……这些,都是丰顺典型镇村做好工作的“问题账本”。解答好这些“问题”,丰顺从不逃避。

聚焦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聚焦生态环境、打造绿美村庄,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持续推进“三大革命”,一项项行而有力的举措在典型镇村落地见效,凝聚干群力量学起来、动起来、干起来。

乡贤捐赠2000万元建设葛布村棋盘公园,一改过去周边“脏乱差”的乡村面貌。黄培强 摄

乡贤捐赠2000万元建设葛布村棋盘公园,一改过去周边“脏乱差”的乡村面貌。黄培强 摄

在砂田镇黄花村口,“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国家森林乡村”以及“广东名村”“广东省文明村”和“广东省特色旅游村”等金字招牌格外夺目。

穿行于黄花村,整洁的村道两旁,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古老的仰山公祠,庄重而神秘,仿佛诉说着村庄悠久的历史;李国平院士故居,则见证着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杰出人才。原始森林公园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是村民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既有古朴典雅的风貌,又有现代文明的气息,黄花村已然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新农村典范。

“近年来,黄花村利用村委会、村民理事会等平台,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们‘约法三章’,建立‘智美黄花’微信群,网格化进行管理。”村干部李伟忠介绍,村里还发挥客家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村里有德望长者的号召力,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发动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村干部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有矛盾第一时间会介入调解,村里有事大伙聚在一起商量,很少出现问题纠纷,大家都说黄花村是‘最平静’的乡村。”在该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李老伯很有感触,“这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村民凝聚力越来越强了。”

细数丰顺典型镇村的建设,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圈出关键点

“典”出城乡融合强实力

一行人缓缓行走在汤西镇大罗村的村道中。他们,是由丰顺县委党校牵头,各镇、村干部组成的学习小组,现场学习典型村大罗村的建设经验,并观摩其建设成效。

“如何发动群众,让群众更加有获得感?”“村内的民生工程如何一一落实到位?”“群众的工作有哪些经验心得?”连串的问题,让黄福财更加有思考的方向。

“问题就是我们干部努力的方向,作为典型村,我们仍需要努力。”黄福财说。

每逢假日,大罗村网红水坝都会迎来周边的市民群众。受访者供图

每逢假日,大罗村网红水坝都会迎来周边的市民群众。受访者供图

每逢假日,大罗村网红水坝好不热闹。宽敞的河道间,清泉叠水成景,大人携孩童,或在浅水中嬉戏,或漫步在亲水步道,又或聚在坝上远观。

“得益于8座主要交通桥梁的改造,当前村内河流水系畅通。”黄福财说,村里以“水”为引,打造了数个网红打卡点,带旺了村里的人气,连接起城与乡,更多人员和发展资源流动起来。

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黄龙从城里回到村里,他要做的事是将村里的农产品销往城里。“依托电商销售,解决村中农产品变现难的问题。”

保障“百千万工程”实施,丰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县级统筹、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步制定产业、商贸、人才、科技、土地、生态保护、财政、金融、民生保障等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帮扶协作、加强宣传发动。

城乡融合是“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丰顺县加强典型培育,突出示范引领,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如“绿美丰顺”工作中,自“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绿美丰顺大行动”开展以来,丰顺积极抢抓典型镇、典型村发展机遇,及早谋划及早部署,持续抓好镇村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村庄“五边”“四旁”绿化,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

丰顺典型镇、村建设中,持续抓好镇村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黄培强 摄

丰顺典型镇、村建设中,持续抓好镇村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黄培强 摄

“横东村积极与结对单位县委宣传部党支部联系,开展‘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绿美丰顺大行动’。截至目前,已筹得资金25万元,现已投入12万元进行植绿,并持续推进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横东村村干部徐少华说,接下来将全力打造横东全域文旅升级工程,同时引进梅州市民宿协会打造潮客风情民宿项目,留住乡愁。

抓好实体经济,念好生态经、打响美丽牌、走实富民路,推动丰顺典型镇村建设,丰顺实招频出,关键点在城乡融合。

实施“百千万工程”,丰顺坚持问题导向,弄清县域发展难题,镇村发展瓶颈,制订《丰顺县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3年重点任务分工表》,各镇(场)各单位“怎么干、干什么、干成什么样子”有了指引。

这些指引,关键点都是推动城乡融合释放发展潜力,以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典型镇村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统筹联动,以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调研中,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多次提出,要充分发挥好典型村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互学互比互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新高,坚定不移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新突破。

■相关

丰顺县举办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

27.91亿元

均由乡贤捐资出资

4月16日上午,由中共丰顺县委、丰顺县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紫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丰顺县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韩江中学、留隍镇市民中心、饮水工程、迎宾大道、葛布中心公园、释迦山文旅项目在留隍镇环市村军塘湖韩江中学项目选址现场举行动工仪式。

梅州丰顺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现场。郑坤 摄

梅州丰顺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现场。郑坤 摄

仪式现场宣读了《丰顺县社会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家乡“百千万工程”建设,共创美好未来。

随后,省、市、县领导及嘉宾手持铁铲,为韩江中学、留隍镇市民中心、饮水工程、迎宾大道、葛布中心公园以及释迦山文旅项目破土动工,培土奠基。这一系列项目的动工,标志着丰顺县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正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丰顺县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宣传片。

乡贤聚力,干群发力,县镇村同步推进,把“百千万工程”打造成为人民的工程,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近三年,丰顺乡贤直接投资或协助引进产业项目45个、总投资171.01亿元。乡贤捐建超10亿元的紫琳学院一期和乡贤全额捐建8亿元的坚真文体中心等省重点项目基本建成,6·30济困日活动认捐9.64亿元。

此次动工的韩江中学、留隍镇市民中心、饮水工程、迎宾大道、葛布中心公园、释迦山文旅项目,涉及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均由乡贤全额捐资出资建设,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27.91亿元。

广东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一航表示,希望通过广大乡贤企业的率先示范,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更好地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郑坤 叶思琪 卜优芬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