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干,潮汕人亲切地称之为菜脯,是潮汕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而潮汕菜脯又因新亨得名。新亨菜脯多采用“南畔洲”这一优质白萝卜品种,得益于充足的阳光、干爽的土地和原生态种植方式,萝卜个大、肉厚、水分足。老人说,“两耳听霜降”,霜降一到,萝卜便陆续播种,立冬前后,萝卜已饱经风霜,园子里一片丰收在望。一道潮汕人记忆里的美食,也随时光的涓涓流淌,在悄然酝酿。
图为溢溪村萝卜园。(来源:揭东区新亨镇人民政府)
冬日的清晨,阳光透过丝丝薄雾,洒下一片金黄的暖。尽管大地还在沉睡,田里却早已是一片农忙景象。
图为清晨下的溢溪村。(来源:揭东区新亨镇人民政府)
轻而有力地一拔,萝卜便连根带起。四四方方的园子里,饱满的萝卜被整齐排列在田埂上。去掉茎叶,清理表面的泥土,迅速装框,送往晾晒场,用最迅速的方式,锁住萝卜的新鲜。
图为清晨下的溢溪村。(来源:揭东区新亨镇人民政府)
随后,是繁琐的分拣清洗,除去表面的杂根,用清水反复清洗。再筛选出外表完整,个头饱满的优质萝卜,置于太阳下晾晒半天,此时,萝卜因为水分流失表皮变得柔软,可以轻易地切成两半。在晾晒场上铺上干草,将切口朝上,暴晒一天。傍晚,萝卜将收回腌制缸,铺平,撒上粗盐,再压上重物。等待夜晚的寒意穿过厚厚的水缸,透过薄薄的盐,渗进每一寸萝卜的细胞里。
第二天,清晨的太阳洒下一片宁静的暖色。夜露未干,阳光洒在萝卜上,泛出一抹金黄的光。
图为清晨晒制菜脯场景。(来源:揭东区新亨镇人民政府)
夜晚的浸润已让萝卜条逐渐褪去洁白,显露出淡淡的黄色。此刻,萝卜再次整齐地摆放在干草上,静静沐浴着新一天的阳光。
图为晒制菜脯。(来源:揭东区新亨镇人民政府)
时间如流水般流淌,阳光与夜露的滋润,寒霜与盐分的洗礼,使得萝卜的色泽逐渐从洁白转变为深沉的黄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魔法,也是菜脯到萝卜之间华丽变化的见证。
新亨菜脯生吃香脆可口,咸中带有一丝甜。将菜脯切碎,加入鸡蛋煎制成菜脯炒蛋,咸香可口,尤其搭配白粥更具风味。将菜脯洗净加上猪蹄和黄豆,制成“菜脯猪脚”,猪蹄肥而不腻,菜脯香飘满屋。将菜脯密封保存,随着年月的积淀,色泽逐渐乌黑发亮,变成了老菜脯,味道更显独特。
图为新亨菜脯。(来源:揭东区新亨镇人民政府)
菜脯被广泛认为具有促进食欲、预防疾病、利尿消肿的功效。老菜脯,在潮汕民间被尊称为肠胃的守护神,不仅广泛用于肠胃保健,对于饮食不当导致的腹胀、腹泻、呕气等症状,以及小孩厌食、消化不良等问题,都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时光如梭,一些执着和美味正逐渐消逝。然而,从清朝的红头船运载新亨菜脯拓开了出口南洋之路,到现在坚守传承这一传统手艺留住这口经典味道。12万新亨人民用辛勤劳作描绘出独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菜脯更是作为儿时味道镌刻在无数游子的记忆里,成为了独特的“家乡味道”,形成特殊的“乡愁记忆”。夜幕降临,菜脯被封入缸中,伴随着菜脯一起沉淀的,还包括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一直在传承。
来源:学习强国揭阳学习平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