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山石岐街道迎阳社区工作人员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基层治理“神器”——中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同时还为群众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服务。受访者/供图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基层这根“针”承受的压力和责任。
“责任大,权力小”“白天开会,晚上加班”“重复申报,过度留痕”,这些一度是困扰基层工作的几大现象。这些年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实干撑腰,让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南方》杂志记者深入我省乡村和城市基层第一线,到减负的主战场蹲点调研,感受“针尖”的压力,以及基层切实的改变。
为县镇村干部腾出手脚
走进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湖湾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曾凡忠向《南方》记者展示,门口只保留挂着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几块牌子。墙上原来挂牌的印子还清晰可见,“以前我们这里的牌子10多个,现在该减的都减了,群众进来办事也更明晰了”。
上面千条线,在牌子数量上可见一斑。
过去往往一个村委会四五个干部,门口挂了十几个牌子,从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到公共卫生委员会,从退役军人服务站到益农信息社,每个牌子都对应具体的职能。为了应对相应的考核,还要设立专门办公室迎接检查,一些职能只能流于形式。
根据202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通知》,村委会的挂牌和工作事务进行重新梳理。
“现在牌子减下来了,村干部工作更聚焦了。当然这里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信访维稳工作站等功能还在,合并设置了相应的服务空间,村干部可以机动做好服务。”曾凡忠告诉记者,不仅牌子“减”了,工作的填报程序也“简”了。
《南方》杂志记者走访了隘子镇满堂村、沙桥村等村委会,村干部们反映,现在报表更集中更“智能”了。医保办理从最初的手写登记,一家一户收取现金办理,到现在可直接由村民在手机系统上办理,村委会只需电子表格核增核减人员变动情况并提醒缴费即可。同样的还有每季度农业报表,花生种多少、水稻种多少,一张电子版的报表送达镇农业办,其他部门实施数据共享,免掉过去多头报送的辛苦。
广东正在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县镇村要发展,基层干部就更需要腾出手脚、轻装上阵。
精文简会,村一级干部就能多一些精力推动基层治理,镇一级干部也能多一些时间发力发展建设。
“从你们村的农业报表看,春耕早造的任务还需要抓紧点,发动种植大户多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争取五一之前把早稻种下去,可以获得400元一亩的早稻流转补贴。”隘子镇党委书记刘鹏在走访各村的时候,不仅到村委会了解情况,也直接下田看生产,直击问题。
这是他一天中的第五个行程。早上9点,他在始兴参加县委常委会会议。这半个多小时短会一开完,他就马不停蹄地驱车一个小时赶回镇里,10点半跟张九龄宰相粉生产基地负责人官俊峰一起商讨工厂改造提质事宜。
“‘张九龄宰相粉’的品牌打出来了,产量和质量要跟上,这研学体验式工坊改造也得加快,需要办理的流程我们全力支持好。别让对面老卢建厂的进度超过你了。”刘鹏所说的“对面老卢”,就是在“张九龄宰相粉”厂隔壁创业办厂的乡贤卢成坚。他的一期项目预计投资300万元,把一所乡村闲置校舍改造成腐竹加工厂,日前前期各项工作已经高效办完,他现场向刘鹏表示还准备追加二期700万元投资。
11点半,刘鹏走访森林防火检查站,查看了入山登记,强调清明期间尤其要注意森林防火;12点,查看了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项目;12点半,回到镇政府食堂,抄起自己的不锈钢盆盛上饭菜,边吃饭边了解新种树苗的养护情况;中午小憩一下,下午不到2点又出发,分别走访了树木绿化养护现场、春耕现场,实地部署防汛工作;最后还趁太阳下山前,到去年引进的一间乡村振兴车间——家具厂,问问有没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的。
这一天下来,刘鹏微信步数1万多步,切切实实为镇里的企业和村民解决了不少问题。
“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我们基层在产业招商、经济发展、绿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抓得更紧了。文山会海少了,进村入户就多了。”刘鹏如是说。
“不折腾群众,不折腾干部。我们现在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做实事,除了必要的报表和程序,其他一切从简,让干部腾出手脚解决实际问题。”始兴县委书记华关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镇、村的权限和能力有限,减负上县镇村三级一起联动,为干部卸掉包袱。
“我们坚决守住精文简会的硬杠杠,连续3年保持只减不增,加大力度统筹规范督检考,对镇村的督导检查考核年度计划从35项压减到16项。”华关说,在一些具体工作的谋划中,既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基层干部干得心情舒畅、有获得感,才能更好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推进“百千万工程”释放更多动能。
为“万能”的社区减负
“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有社区干部这样形容社区工作。社区是城市工作的最基层。随着各级各部门职能任务不断下放,基层社区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万能”的社区减负,应该怎么减?
2021年,在广东中山市城区,一个社区平均常住人口约1.5万人,若社区工作人员为15人,那么平均每人就要服务约1000人。
“针对基层社区事务多、负担重的现象,近年来,中山市从事务准入、证明事项、社区设置、信息平台等多方面把住‘关口’,持续开展社区减负专项行动,推进基层治理和服务创新发展。”中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方》杂志记者走进中山社区发现,当前,中山正不断推动服务和机制的创新,借助大数据平台为基层减负,最突出的就是破解“万能章”。
商事制度改革前,根据旧的登记办法,居委会有协助开展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工作的职责,当时在社区开一个“住改商证明”需要多久?
“以往,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社区不仅要协助居民开展周边住户同意、公示以及加具意见等工作,耗时最少1周以上,且每次走访至少要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员。年开具数量约300个,平均每月需开具25个,确实占用了社区不少精力。”中山市东区街道东裕社区党委委员杨立诚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在众多社区工作中,最受诟病的就是居委会公章成为“万能章”的问题。盖与不盖,居委会常常陷入情与理的“结”里。
杨立诚介绍,据2020年底的统计数据,东裕社区居委会年开具各类证明2100多份,平均每天开具约6份。
从“源头管控”、把好“事务准入”关口入手,中山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村、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的通知》《中山市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事项指导目录》等,全面规范进入村和社区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机构等,进一步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实施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后,很多工作在实施要求上也由原来的主导推进变为协调配合,大大降低了社区的工作量和困难度。
以东区街道花苑社区为例,实施准入制度后,目前,社区常态化巡查、检查类工作由33项减少到21项,定期上报报表由40份减少到29份。
从“末端治理”发力,中山历时三个多月深入各镇街调研,全面摸查社区各类证明的现况,梳理出社区日常出具证明事项50项,索要单位涉及公安、司法、市场监管、人社、卫健等几十个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最终印发了《中山市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确定取消证明事项26项,保留证明事项4项,并向社会予以公布。该清单发布后,东裕社区已不需出具“住改商证明”,社区年开具证明数量减少了一半。
“我们发现,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工作,必须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综合施策,并与‘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服务协同推进、有效衔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万能章’的问题。”中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城市发展,中山市面临着部分社区管理区域过大、人口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
为探索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和城中村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社区设置改革,2021年,中山在广东省率先出台《中山市规范社区设置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镇街新设置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下辖规模较大的社区进行“瘦身”。
以中山市沙溪镇汇源社区为例,作为位于沙溪镇中部的大型社区,2021年初“瘦身”前,汇源社区辖区原管辖楼盘小区60个,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万,社区干部一般需要驱车1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北部片区开展工作。经过2021和2023年两次调整,目前原汇源社区调整拆分为汇源社区、溪角社区和星宝社区,服务常住人口分别为6.4万人、3.6万人、4.7万人,服务居民人数减少了一半。汇源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国熙表示:“这让社区工作难度降低了不少,也能更聚焦更专注地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近年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应用,推进智慧社会的发展。在中山基层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智慧大脑”也上线了。
中山市石岐街道迎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健航为《南方》杂志记者介绍时,熟练地打开了一个基层治理“神器”。这是由中山市民政局负责建设的中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如今,中山市民政局还联合市政数局推进村级证明事项“数字化”办理。村级证明事项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实现了“一网办”“掌上办”。截至1月18日,全市23个镇街77个村和54个社区顺利依托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中山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开展系统应用工作,实现村级证明事项网上办。
从上至下源头治理
从乡村到城市,从省直到基层,广东各级各地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但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而卸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而且基层负担的一些问题,表现在基层,而“根子”却在上头。
“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减真负,就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上下联动,减少“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减少“重痕不重绩”的督导考核,减少脱离实际的层层加码,从上至下,源头管理,基层的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
2019年,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具体措施》,针对政绩观错位、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干部不担当作为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提出5个方面53条具体举措,确保中央关于“基层减负年”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近期,广东发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供各地各部门掌握,以便提前预判、主动预防,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发布关于清理优化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的相关通知,将按照“全面清理、分类施策、从严从紧、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清理。全省各市也在因地制宜推进减负增效。
佛山市瞄准基层反映强烈的“填表报数”之困,特别是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等问题,在制度上做“加法”。当地聚焦梳理基层重点业务条线表格、落实基层减负填表报数系统表格电子印章等工作出台制度文件,不断深化系统自动汇总数据、一键填写上报、电子印章、数据共享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表格填报规范化,利用数据赋能,实现统一表格填报渠道、统一表格目录清单、精简基层表格数量,让基层最多填一次,切实为基层减负。截至2024年3月,全市已上线表格从2631张减至1140张,表格压减率为56%;数据项由111404项减至44559项,数据项压减60%;基层表格填报率从不到50%上升至95%以上。
惠州去年出台《惠州市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制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行动任务清单,大力整治基层工作台账过多、村(社区)机关化倾向、调研培训活动形式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并定期举办推进会,坚持刀刃向内,突出问题导向,动真碰硬抓减负,一级带着一级干。惠州市惠城区印发《惠城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和《惠城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行动责任清单》,在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上,进一步整合督查、检查、考核项目,共列入督检考年度计划19个项目,持续清理取消“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保留或合并13项,大大减轻了基层迎检负担。
近年来,潮州市开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清牌行动”,建立清牌减负长效机制,提升服务基层群众效能。潮州市委基层治理办横向联动119个市直机关单位,通过细化各阶段时间表、责任人等,对全市1020个村(社区)挂牌情况逐一过筛,共清理各类制度牌子1.2万多块。减牌子重在优服务。该市聚焦村级组织事权“多杂乱”问题,配套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村干部负面行为、为民服务事项和三务公开4类清单,配备894台“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实现村级组织照单履责、村干部照单办事,让基层群众告别“寻牌问事”,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
为基层干部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革弊祛疾;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工程,要久久为功、靶向纠治。唯有常抓不懈,才能让基层干部摆脱“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无谓的劳动”,真正做到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杨洋 许俊仟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陈冰青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7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