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荔枝全链条保鲜技术体系,实现荔枝错季销售

南方+ 记者

一年一度的荔枝季即将来袭,作为广东重要的“土特产”之一,荔枝广受喜爱,荔枝产业也成为广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成为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然而,荔枝鲜果“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保鲜期极短,影响了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高荔枝保鲜技术来延长保鲜期,让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品尝中国荔枝?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不断破题,取得新突破,收获新成效。

该所致力于荔枝保鲜研究10余年,构建了高效荔枝全链条保鲜技术体系,大大延长了保鲜期,在主产区多家企业应用,特别是2023年牵头实施了专项荔枝保鲜惠民行动,相关成效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产业科技融合成果在2024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成果展上亮相,受到各方的充分肯定。

建立高效荔枝全链条保鲜技术体系

加工所致力于荔枝采后保鲜、减损与贮运技术研究10余年,研发了多项荔枝保鲜技术,建立集预冷、减菌、包装、冻眠、贮藏等环节为一体的荔枝全链条保鲜技术体系。

——建立压差、流态冰等高效预冷技术,快速降低荔枝内在生理代谢,减少荔枝采后损耗。针对广东荔枝产业当前预冷效果不佳的问题,研发流态冰、压差等高效预冷技术并推广应用到部分荔枝头部企业,升级替代传统冰水或冷库预冷方式,延缓氧化过程,降低预冷荔枝采后褐变率,提升荔枝产业的保鲜技术水平。

——建立纳米生物抑菌、可食性涂膜技术,减少荔枝表面微生物量和水分损失,提升荔枝贮运品质。利用植物源抑菌成分和纳米包埋技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类杀菌剂,减缓微生物繁殖,同时减少食品安全风险,降低荔枝流通腐烂率,助力果农和企业效益提升。

——建立自发气调、相变蓄冷包装技术,有效调节包装内微环境,延长荔枝保鲜期。利用分子改性聚乙烯材料,实现包装内气体、湿度调节,抑制生理呼吸或微生物,实现部分主栽品种延长至30天以上的保鲜期,实现鲜荔枝的错峰销售。

——建立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使荔枝处于休眠状态,实现荔枝错季销售和加工原料持续供应。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能使荔枝快速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形成均匀分布的冰晶,避免细胞组织被破坏,从而保证色泽、风味和新鲜度,可解决荔枝盛产季滞销的问题。其中调湿调气功能包装材料、绿色纳米生物抑菌剂等6项技术入选2023年广东省荔枝保鲜加工全链条集成技术。

创建荔枝保鲜技术推广新模式

通过牵头实施多个荔枝保鲜项目,加工所联合大中型国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机构,在荔枝主产区积极推广应用荔枝保鲜技术体系,整体提升荔枝产业的保鲜技术水平。

——创建“固定站+流动站”荔枝预冷保鲜公共服务中心的产业应用新模式。以固定加工生产车间和移动预冷保鲜库为载体,集成应用了压差预冷、流态冰、错峰蓄冷、护色杀菌、多功能气调包装和生物抑菌剂等多种新型保鲜技术,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解决荔枝保鲜“最先一公里”的难点。

——建立基于不同销售方式的多种荔枝保鲜模式。建立“绿色抑菌+多功能包装”出口型荔枝、“田头预冷+长效蓄冷”电商型荔枝、“精准气调+干雾加湿”高标准荔枝、“超低温冷冻+梯度解冻”冷冻锁鲜荔枝保鲜技术体系。

——建立“科研院所+驻镇工作队+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联合当地的驻镇工作队、龙头企业以及代表性合作社和农户,有效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从田头到消费者全链条推广荔枝保鲜技术与装备,提升广东荔枝产业的保鲜技术水平。

科技支撑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不同销售模式的技术需求,加工所集成推广荔枝保鲜先进技术、产品、装备,延长荔枝销售时间、提升荔枝品质,协助企业拓宽荔枝销售市场,助力荔枝主产区实现2023年荔枝增产增收。

——补强荔枝出口短板。建立出口型荔枝综合保鲜技术体系,替代传统熏硫等化学保鲜技术,满足更多国家进口检测要求,助力企业首次成功海运至阿联酋、加拿大等国市场,延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销售货架期,带动茂名荔枝主产区出口量同比增长近70%。

——拓宽荔枝内销渠道。建立电商型荔枝综合保鲜技术体系,替代传统“泡沫箱+冰”形式,助力企业拓展了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荔枝鲜销市场,实现重点企业电商销售额翻倍。

——实现荔枝错季销售。建立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体系,可有效冻藏荔枝半年以上,避免荔枝集中上市导致的滞产滞销,有效保障了荔农的收益。

南方+记者 黄进 邵一弘

通讯员 邹文平

编辑 余佩 何雪峰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