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自给能力,是影响政府行为机制、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日,深圳市区各财政部门相继发布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政府部门预算。
南方+为此推出深“财”有道系列解读报道,结合多年的公开数据,来分析深圳各区财政自给能力重要指标——财政自给率。比较发现,过去6年,深圳有4个区的财政自给率偏低,而南山区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处于领先水平。
深圳城市景观。
什么是财政自给率?
财政自给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之比,可以较好地评价地方财政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
要说明的是,事实上,财政自给率中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一个狭义概念,并未包括中央等转移支付收入、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筹资收入、结转结余存量资金、政府性基金等调入收入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曾表示,地方政府的收支不足主要靠中央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要全面认知财政自给率指标,不能据此否定分税制以及转移支付存在的必要性。该指标只反映政府间关系的初次分配,考虑到大量的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给地方后的再分配效应,地方事实上的可用财力和满足支出的能力将大幅提高。除专项转移支付指定特定用途外,一般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根据常住人口、学生数量、海拔纬度等客观因素计算,金额相对可预期,可作为地方政府统筹使用的财力。
因此,上述财政自给率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观察地方获得上级财政支持的反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财政“造血能力”较强,对于中央财政转移性支付的依赖程度越低;反之,说明地方财政“造血能力”较差,对于中央财政转移性支付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
按照罗志恒的统计,2022年有22个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低于50%,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其中西藏、青海、甘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仅为7%、17%和21%;仅9个省市区财政自给率高于50%,主要是上海81%、北京80%、广东72%、天津67%、浙江67%、江苏62%、山西59%、山东59%和福建59%,且较往年明显下降。
过去6年各区财政自给能力差距较大
作为区域财力的主要贡献部分,深圳市各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均较好,税收比率处于高水平,但是财政自给能力差距较大。
深圳市本级及各区2023年本级预算收支及财政自给率。
南方+统计了2018-2023年深圳市本级及11区财政自给率表现。
深圳市本级及各区2018-2023年财政自给率。
2018年-2023年期间,深圳市本级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100%,其中2019-2022年甚至超过110%,表现优秀,说明深圳市本级财政“造血能力”强,对于中央财政转移性支付的依赖程度偏低,但市本级财政自足率在2023年首次低于100%,说明市本级财政自给水平依然有提升的空间。
相比而言,同期11区的财政自给率则表现得较为不均衡,主要因为各区经济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有较大差异。而且,11区中,除了南山区,其他区的财政自给率相对要低于深圳市本级的财政自给率。
其中,2018-2023年的6年间,南山区财政自给率数值在全市最高,均超过80%;其次是福田、龙岗,两区不相上下,均保持在60%-80%。细究起来,南山、福田和龙岗区属于工业强区,在地方财政收入稳健,财政自给率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而处于中游的是罗湖、宝安,罗湖区的波动性较大,有的年份的财政自给率才40%多,有的年份则达75%以上。
在过去6年间,宝安区的财政自给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18年不到60%,到2023年则超70%,这与辖区财政收入逐步向好有关。而盐田也保持中游水平。
深圳5区的财政自给率在过去6年偏低,分别为坪山区、大鹏新区、龙华区、光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除了大鹏的特殊定位,坪山、龙华、光明、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均属经济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去年罗湖坪山财政自给率提升突出
尤其在2023年,11区的财政自给状况有哪些新变化呢?
对比上一年数据,2023年,除了龙华、光明两区,9区的财政自给率数值有所增高。这说明在后疫情时代深圳区级财政自给能力整体有所改善。
其中,2023年财政自给率改善最明显的区为罗湖和坪山,二者的财政自给率改善与区预算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大增有关。
作为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罗湖形成了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三大重点产业,第三产业占比高。2018-2023年,罗湖区的财政自给率分别为47.9%、42.3%、76.9%、58.5%、43.6%和73.8%,有较明显的波动。2023年罗湖区本级预算收入增幅达56.05%,是深圳各区预算收入增幅最大的区,区级预算收入猛增带来了该区财政自给率的大幅提高。
尤其是坪山区,该区多年的财政自给率要明显低于龙华、光明两区,但在2023年率先逆袭,突破50%的比值,也超过了龙华、光明两区的财政自给率数值。
坪山在“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下,2022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47.37%,在全市仅次于罗湖区,这也促使该区的财政自给率在2023年历史上首次突破50%,超越发展同期的龙华、光明、大鹏等区。
【撰文/制图】南方+记者 李荣华
【摄影】南方+记者 朱洪波
延伸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