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又名桑果、桑枣、桑实、桑子等,是桑树的果穗,它在每年的春夏时期陆续成熟上市。桑葚不仅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且为治病良药。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现代研究发现,桑葚含有桑葚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同时桑葚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增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防衰老作用。所以桑葚还是一味养颜抗衰的佳品。
典籍记载
①《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②《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③《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④《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⑤《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功效主治
《本草纲目》云:桑葚,味甘酸,性平,无毒。其在中医学中,具有滋阴润燥、补肝益肾等多重功效,常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
养血安神
桑葚中含有丰富的铁质与维生素C,能有效补充血液中的营养成分,用于治疗贫血。《名医别录》记载:桑葚,补中益气,多食令人面色红润。
滋阴补肾
《四川中药志》谓:桑葚,长食之,可补肝肾,益精血。老年人常因肝肾亏损,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食用桑葚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抗衰老
桑葚中的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有助于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神农本草经》记载:桑葚久食,轻身延年。
润燥通便
桑葚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对于干燥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药性论》中提到:桑葚,滋阴润肺,利五脏,通十二经。
药膳推荐
1、桑葚百玫茶
材料:桑葚5g,百合6g,玫瑰花5g,红枣3颗,蜂蜜适量。
做法:将桑葚、百合、玫瑰花、红枣洗净备用。食材放入养生壶中炖煮20分钟即可,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蜂蜜饮用。
功效:滋阴养血,美容养颜。
2、桑葚枸杞粥
食材:枸杞子5克,桑葚5克,红枣5个,粳米100克。
做法:将枸杞子、桑葚、红枣洗净,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后用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肝肾,健脾胃,缓解眼部疲劳,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
桑葚性味甘酸,体质虚寒者应少食。特别是脾胃虚弱、腹泻者,过食可能加重症状。
综上所述,桑葚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果实,更是一种兼具食疗与药用价值的珍贵资源。然而,任何食疗药材,都应依据个人体质及实际情况适量而食。
END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