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馆里探荔枝,荔乡满满是希望 | 荔乡这一年⑤

南方农村报

编者按:

“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茂名高州视察时,对荔乡寄予深情厚望和殷切期盼,“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即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荔乡这一年”系列专题报道,从与总书记面对面交谈的村民中选取6位进行专访,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看高州荔乡的实践与变化,感受“百千万工程”的脉搏。

受访者:何雄兵

职  务:中国荔枝博览馆管理人

“以前这边只是一个很荒的山头,现在有了三大‘国字号’荔枝平台。”何雄兵站在连接三大平台的空中廊道,朗声对记者说。

在高州荔乡,荔枝年复一年成熟,一季又一季的荔枝走向远方。在中国荔枝博览馆,何雄兵坚守在此,对接着一批又一批访客,人潮涌入又恢复平静,周而复始。

中国荔枝博览馆管理人何雄兵。

中国荔枝博览馆管理人何雄兵。

不只是荔农的儿子   

2022年3月,中国荔枝博览馆建成,茂名市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负责运营管理并组建运营小组,就职于省农科院茂名分院的何雄兵得知消息后十分欣喜,马上递交了加入运营小组的申请,成为荔枝博览馆管理人。

中国荔枝博览馆。

中国荔枝博览馆。

何雄兵是柏桥村人,从爷爷那一辈起,家里就开始种植荔枝。那时候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每家每户都只管理着村里分下来零零散散的几棵树,但在何雄兵家人的印象里,这些荔枝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2006年,何雄兵的父亲何建和开始承包果园,进行规模化种植,“我小时候就会和父母一起管理和采摘荔枝,荔枝采摘季时,为了能在中午前多采些荔枝,我们一家六点左右就要出发。”何雄兵回忆道,“那时候不像今天能水肥一体化,我们要用扁担挑水到山上给荔枝浇水,十分辛苦。”

去年5月,荔枝博览馆被移交给了高州市人民政府,何雄兵作为管理人留了下来。

在日常交流中,何雄兵时常会被问及何时回家接管父亲的荔枝园,他总是笑着说,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在与朋友聚会时,我的父亲总是向大家介绍我在荔枝博览馆工作,他觉得这份工作对高州荔枝品牌以及销售有很大贡献,看着父亲自豪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只是某一个荔枝果农的儿子。”

2023年7月,与何雄兵一同长大的朋友丁伟聪辞去了广州的工作,来到荔枝博览馆做讲解员,与何雄兵成为了同事。

丁伟聪正在为参观游客解说。

丁伟聪正在为参观游客解说。

丁伟聪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直播电商工作,去年荔枝季他萌生了回乡就业的年头。丁伟聪告诉记者,以前一年就回来两三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住几天就走了,对于家乡发展的认识其实还停留在很多年前。“去年4月,关于荔乡的报道铺天盖地。5月份我回家休息时,就到处看了看,相当于重新认识了一次家乡,感觉家乡的荔枝产业充满了机遇。”

听到老友这样说,何雄兵开心得把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甜美果海”串珠成链

行走在柏桥村的乡间小路上,民屋掩映着荔枝林,是写意又写实的和美乡村。

在荔枝博览馆往西不远处,高标准建设的荔枝酒店已经竣工,预计今年5月正式营业。这是去年4月高州规划的荔枝优势产业集聚区的一部分,高州上下高度重视,向全球招募运营商。据悉,聚集区将汇集观光、休闲、住宿、商业、娱乐、生活六大主体功能。   

已经竣工的荔枝酒店。

已经竣工的荔枝酒店。

现在,荔枝酒店附近的荔枝研学展示中心、网红打卡南景观广场、网红打卡北景观广场、水上剧场、湖区公园等正在施工中,建成后将共同组成根子镇荔枝山庄。

近年来,高州切实践行“一四五”工作法,即“一”套流程体系: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四”大要素: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五”套工作模式:做强基层党建、做优生态环境、做细群众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做实保障措施。坚持不懈地打造“5+2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推进根子—分界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

2023年,高州以贡园、柏桥农创园为主线,连接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三个国家级荔枝产业平台,打造“甜美果海”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今年,高州将着力发展特色文旅。加快高州荔枝优势产业集聚区、根子柏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包茂高速荔枝主题公园等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串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何雄兵告诉记者,从2022年5月开馆到现在,游客量最少增加了两三倍,“就今天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上午有5批次的接待,下午有8个批次,一年前的今天完全想象不到博览馆能如此热闹。”

参观团接踵而至,前一个参观团刚从一个展位移步,后一个参观团便接上了参观。

参观团接踵而至,前一个参观团刚从一个展位移步,后一个参观团便接上了参观。

“之前来荔枝博览馆参观的主要是高州市周边的民众,珠三角来的游客还比较少,但自从去年4月之后,江浙、川渝、北京天津等较远地方来的游客明显增多,去年荔枝季还接待过多批次的哈尔滨旅行团。”何雄兵满脸欣喜地说道。

今年早些时候,何雄兵接待了一队阳江来的考察团。在走之前,有两个考察团成员主动拉着何雄兵,一个说:“没想到以农业产业为主题的旅游可以做得这么好。”另一个说:“暑假时正好是荔枝季,我一定带孩子过来玩。”

高州人人宣传荔枝

下午两点不到,阴了许久的天探出了阳光,荔枝博览馆还未开门,附近已停着十余辆大巴车。一队由1000多名小学生组成的研学团分成了好几批,浩浩荡荡走向荔枝博览馆。

何雄兵告诉记者,从去年春天以来,陆陆续续开始有学校预约来荔枝博览馆进行研学活动,现在,学生研学团已成为荔枝博览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加研学的学生们正在观看荔枝博览馆的成列。

参加研学的学生们正在观看荔枝博览馆的成列。

“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我感受到了高州荔枝的希望。”何雄兵说,“他们以后出高州上大学或者工作,在和同学或同事介绍家乡时,一定能更好地宣传高州荔枝,那他们就相当于一个个行走的媒介,将高州荔枝的历史、产业、品质等情况传遍海内外。”

一位姓的郑阿姨逛完博览馆走到门口时,正好遇见何雄兵在送别东莞一家荔枝销售企业的调研队,她上前询问附近是否有荔枝可以购买,“逛完后长见识了,原来荔枝有那么多品种,现在想马上都尝个遍。”

据了解,荔枝博览馆刚开馆时,不少附近的村民并不看好,觉得只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而已,“还不如给我们发些钱来得实在”是不少人真实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和附近种植户交谈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想法的变化,因为他们真真切切认识到了荔枝博览馆等一些旅游资源的建设与完善对于荔枝销售的作用。”

荔枝季时,景区周边的果农们支起小摊,售卖荔枝。

荔枝季时,景区周边的果农们支起小摊,售卖荔枝。

何雄兵分析道,随着荔枝旅游的兴起,荔枝销售不再只依靠外地客商和市场的批发订单,线下零售和回头客线上复购成为周边荔枝种植户荔枝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高州近些年推出的荔枝自由采摘和荔枝定制活动,荔枝的平均售卖价格显著提高了。

“这些变化太令人惊喜了。在几年前,没有什么游客会专门到柏桥村、元坝村这些荔枝产区来玩,更别说带动荔枝销售了。”何雄兵的神情是由衷的自豪。

延伸阅读:

三公里半径,古荔园守护队脚下的生态圈 | 荔乡这一年④

“技术过硬农民才信任你” 老农技员与新质生产力丨荔乡这一年③

“荔枝妈妈”领衔农创园,带上姐妹共致富 | 荔乡这一年②

村里开起咖啡店,荔枝饮品是主打 | 荔乡这一年①

【策划】麦倩明 董玉

【见习记者】胡亦赟

【跟题编辑】陈会玲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陈会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