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多月精彩纷呈的前置课程后,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二十公里远足拉练”毕业纪念课程于4月12日正式启动。在“家校政社”四位一体合力护航之下,五所学校六年级毕业班的1432名学生和老师、家长在翠湖文体公园集结,然后一起环绕深圳水库,沉浸式感受“绿美罗湖”,用脚步丈量成长,以行动诠释坚毅。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叶文梓受邀全程参与了此次“二十公里远足拉练”课程。“这是一门渗透五育并举和贯通培养的品质课程,更是极富教育意义的人生课程。”叶文梓表示,该课程既体现了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的办学风格和理念,又体现了罗湖区教育局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管理作风,也是落实深圳市教育局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先行示范的具体举措,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
聚焦核心素养
五育融合打造集团品牌课程
为了助力区域办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周边居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依托罗湖区教科院优质资源,罗湖区教育局于去年4月成立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
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以百年老校深圳市水库小学为领航校,集结了泰宁小学、布心小学、碧波小学和淘金山小学四所优质成员校。一年来,通过集团引领、资源共享,该集团实现了整体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早在去年底,我们集团就开始筹备‘二十公里远足拉练’毕业纪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信、互助与坚强的品质,给他们留下终身美好回忆的同时,为人生的远足奠基。”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朱先云介绍称,为确保安全,该集团早早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学校行政团队、校医和家长义工先后三次到远足活动现场提前踩点。
活动即课程。一个月来,融合了德、智、体、美、劳的“行走吧,少年!”前置课程在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各校同步开展,其中,德育课程通过主题班队活动,由老师向学生讲述深圳水库的历史和深圳原生态绿道文化,树立环保意识,每个班级还组建互助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体育课程利用早操、体育课、体育大课间等时段及学生居家时间,进行系统性的体能强化训练,为远足拉练做好前期准备;美育课程包括集团各校学会“二十公里远足拉练”课程主题曲《把未来点亮》;综合课程则涵括远足注意事项、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月12日上午8点45分,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六年级全体师生和家长义工近2000人齐聚翠湖文体公园运动场参加出征仪式。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在出征仪式上表示,这是一场具备罗湖特色和辨识度的实践教育,他叮嘱学生们在此次拉练中要坚定信念、互帮互助、保证安全。
仪式中,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冯妍妍向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朱先云授集团团旗,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叶文梓、香港资优教育教师协会主席杨定邦、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亚桥、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副书记罗楚龙、罗湖区教科院院长李春娥向5所成员校领导授校旗。
浩浩荡荡的远足队伍从淘金山绿道入口启程,途中举行4次火炬传递仪式,分别在沐风亭、沙湾驿站、罗湖林果场和罗湖绿道U站,按水库小学、泰宁小学、碧波小学、布心小学、淘金山小学的顺序,由火炬手将象征着希望、勇气、团结和奋进的火炬依次传递,最后在东湖公园牌坊举行火炬传递结束仪式。
此次远足拉练分别在6公里、10公里、15公里设置了打卡点。打卡点前,学生们纷纷驻足留影,脸上洋溢着绚丽的笑容。每个打卡点都设有补给点、临时医疗站,并配备了充足的医护工作人员、应急药物、ACD除颤仪和应急车辆。拉练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担当“环保小卫士”,每人自带一个垃圾袋,除了清理自己产生的垃圾,还将沿途的垃圾拾起丢进垃圾桶。在15公里打卡点,每名学生都能领取一枚“行走吧,少年!”定制徽章。
这是一场毅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第一个抵达终点的学生旗手说:“这次远足是我小学六年来最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行走的过程中,我险些坚持不下去,幸好有互助小组组员的鼓励,我们才能一起共度难关。”远足拉练结束后,各校门口还安排了热烈的欢庆仪式。
“作为落实区教育局人才贯通培养的一个抓手,‘二十公里远足拉练’毕业纪念课程将成为我们集团的品牌课程,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邀请香港姊妹学校的师生参与,加强深港互动与交流。”朱先云表示,小升初后,由于课程种类增多,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出现手忙脚乱、不能适应,通过远足拉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耐力,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当中遇到困难有努力克服的勇气。
建立研学基地
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加力
远足拉练课程的集结点之所以选在翠湖文体公园,是因为这里教育资源丰富,也是罗湖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作为深圳市首个零碳文体公园,翠湖文体公园于去年12月开园,“罗湖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开园仪式中同时揭牌。罗湖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将翠湖文体公园9000平米耕地作罗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使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赋能加力。
罗湖区教育局希望将翠湖文体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辨识度品牌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罗湖学子提供更为丰富的研学体验。目前正围绕“四生融合”、“五行兼备”和“八方联动”三个核心理念展开基地的整体创建设计。
“四生融合”即围绕生命、生存、生活和生态的主题,结合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得天独厚的生态格局,聚焦大望水站-梧桐山-仙湖植物园-深圳水库,开展自然生命教育研学路径,讲述水循环、垃圾处理等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的多样性,着重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生活教育。
“五行兼备”即以中华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为基调,结合实际思考述说内涵故事。“金”可立足科创农业,“木”可在公园里调研植物的多样性,“水”可在河狸园区宣讲深圳水库,“火”可以设计“燃脂”系列课程活动,“土”可探索智慧农业。罗湖正积极与重点科研院所合作,结合科普课程、科学实验、展览参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探索意识、科学素养,在罗湖的这片土地为孩子种下科研梦、航天梦。
“八方联动”指围绕“四生”和“五行”中心环节,不断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竭力寻求多方联动,搭建完整的科学素养类课程体系,尤其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的资源合作共享,将研学实践基地打造成国内领先的融合型科创教育和独特研学体验场所。
今年以来,罗湖区教育局围绕五育并举,面向未来教育和低碳环保,聚焦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科创、中国传统文化、团队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技能提升等方面,在翠湖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元的立体课程设计和育人活动。同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打造深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自然生态教育交流平台。
力推人才贯通培养
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于翠湖文体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启动的“二十公里远足拉练”毕业纪念课程,是罗湖力推人才贯通培养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14104”的总体布局中,贯通培养是一项基础性、革命性改革措施。
“我们将坚持区域教育一盘棋,打破学段壁垒,建立连续贯通培养模式,做好学科贯通、学科团队贯通和学生培养贯通三者联动,让学生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扬长发展,成为人生赛道中最好的自己。”高延勇表示。
学科贯通方面,罗湖正在起草、制定《贯通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在区教科院成立贯通培养课程中心与学科贯通培养工作室,集合全区优秀学科力量,根据国家课程课标、新中考新高考,开展数学、科创、阅读、思政、音体美等12个学科的小初高贯通工作。同时建构12年贯通的学科知识体系,并进一步转化为课程、教材,进入课堂。
学生培养贯通方面,罗湖区通过学科课程的贯通融合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全量培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扬长培养,启发每个学生内在的自觉。罗湖区以集团为基本单元,对孩子进行贯通培养,实施“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育计划”,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持续培养,让拥有不同天分、不同潜力、不同志趣的学生都能够脱颖而出。今年,罗湖将建立“四院一校一基地”,成立少年数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创新院、少年艺体与美育院,为具有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突出天赋的孩子提供更加精准、充分的成长资源。
罗湖同步做好学科教师团队的贯通,组建区域教研联合体,整合区域内各学科教研员、各层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各学科组长及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区内贯通师资导师,依托课程建设、课题研究、课堂实践,打造一批能真正推动小初高各学科贯通融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贯通教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的“大先生”团队。
【撰文】叶淑萍
【通讯员】姚坚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