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秦朗丢作业”怎么刷屏的?谁要反思?

中国记协

网红“Thurman猫一杯”认错了,从全网认识“丢作业的秦朗”到全网认识“造新闻的网红”,当时的流量有多大,现在的流量也有多大。以后她说的话人们会打个问号,也会时不时被翻出来当“反面教材”。这是她应该付出的代价。为了上热搜,不惜虚构闹剧,被转引成刷屏的“虚假新闻”也不及时澄清,反而继续“表演”。在互联网舆论空间,这件事极大地扰乱舆论生态,应该严厉打击。

为何会诞生这么一条“刷屏的假新闻”?

博主制造流量,很有一套——她本身有上千万的粉丝,掌握着“流量密码”,精心策划一出闹剧,稳定发挥了“造流量的水平”;

算法不加甄别,助长狂欢——面对互联网发一次火一次的“老梗”,内容俗套、打开率高、互动多,平台推流、送上热搜是常规操作;

媒体把持不住,贸然下场——一些主流媒体不加甄别制作标题后进行二创、加话题,让事件看上去“真实可信”,进一步扩大了传播。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类似事件不是这一期,出现问题也不是第一次。网红反思完了,还有谁要反思?

平台该反思:算法服务商业价值无可厚非,承担社会责任则是基本要求。“什么火就推什么”“什么火就往热搜上放”不利于打造一个清朗安全的公共空间。对于热点信息,因其关注度高、占据大众注意力多,更应加以甄别,与创作者进行核实,及时发现造假攫取流量的行为。对于破坏舆论生态、干扰公众视听的内容及账号,平台应果断出手,运用各种方式加以限制和处罚。

媒体要反思:为何把虚构的闹剧变成了全网刷屏的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显然杜撰的剧情不是事实。一些新闻工作者反映,这次事件中的博主本身惯于靠搞笑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博出位吸眼球,编辑可以从账号往期推送、网红浮夸打扮等许多角度发现“不是新闻是剧本”的端倪,进一步核实判断。但许多媒体没有守住底线,“别家发了、流量不错”成为转引的标准。做新闻,必须守住报道真实性底线,对事实认真核查,对疑问多问几遍。如若不然,容易在追求流量过程中,落入“虚假新闻”陷阱,发出格调不高的稿件,损害自身公信力。

最后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面对网络舆论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

舆论场公共空间集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等各种信息为一体,应叫人“舒适”,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平台应运而生。它们创新传播形式、渠道,极大提高了人们在信息公共空间的“舒适度”。但在其中,不能一味迎合人的低级趣味。

一些博主靠造谣传谣、编造“闹剧”、卖惨、断章取义、捕风捉影、传递有害信息博取流量。这些“新黄色新闻”格调不高、真假难辨,欺骗大众感情、损害舆论生态,甚至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引起警惕。

事实上,公共空间不乏有格调的好作品,它们展现文化之美,分享珍贵画面,记录一刻感动,饱含哲理、蕴藏知识、荡涤心灵。

一个健康的公共空间,应通过传递和生产好的、有价值的作品,陶冶大众情操,满足审美需求,将流量引向辛勤耕耘的优质内容创作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良好氛围,凝聚精神力量。

编辑 刘婷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