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濒临灭绝的植物在韶关成功培育,还实现经济种植!

韶关民声网
+订阅

有着重要药用价值的金毛狗蕨,

曾经“山里随处可见”,

到后来因过度采挖

成为珍稀濒危植物。

且金毛狗蕨生长极慢,

从萌发到大型成株

需要约10-20年以上。

但在韶关,这种情况将有所不同!

现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蕨种苗

在乳源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成功培育

还实现了经济种植,

成为许多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作物

和恐龙同时代

如今面临野生种群灭绝

金毛狗蕨,又叫金丝猴蕨。

它名字的由来

是因为其根状茎卧生、粗大,

端部又呈上翘的姿态,

再加上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

很像趴在地上金毛狗头,

因此而得名。

近两年,

金毛狗蕨成为一种“网红植物”,

受到大众追捧。

但因为过度采挖,

金毛狗蕨早已进入

中国珍稀濒危物种名录,

属于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

CITES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根据《浙江植物志》记载,

金毛狗蕨起源于侏罗纪,

为大型树状陆生古老蕨类植物,

在原始森林中是“辈分”最高的“活化石”。

作为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

它有很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它是强腰壮骨、驱风活络的

补肝补肾的传统中药材

其中还有30%的淀粉。

此外,金毛狗蕨的绒毛还有止血的作用,

外敷可用于金疮出血

有人说,

“这玩意儿我家后山上到处都是”,

但没有经过相关机构批准,

擅自采挖要被处罚,

各地也曾有人因此被判刑。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华丽转身”

金毛狗蕨主要生长在广东一些山区,

每年4-10月是金毛狗蕨繁育的季节。

金毛狗蕨的繁殖

是靠它的孢子随风四处飞扬,

但适合孢子发育成苗的自然条件并不多,

致使金毛狗蕨

在大自然繁育的数量也不多

目前,工业制药企业和临床

都需要用到金毛狗蕨,

通过人工繁育可以解决当下燃眉之急。

韶关乳源粤凰生态农业科技园

在取得相关部门批准后,

开始对金毛狗蕨进行人工繁育

韶关乳源粤凰生态农业科技园

创始人陈小凤介绍,

人工培育金毛狗蕨

要先收集叶子上的孢子,

孢子类似植物的种子。

用细小的筛子筛掉孢子壳后

用播种的方法进行种苗繁育,

30天就可以看到孢子

变成绿色幼小的原叶体。

金毛狗蕨的原叶体

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分别产生卵子和精子,

它们结合后就可以发育成孢子体,

也就是金毛狗蕨的幼苗。

陈小凤:模拟了它们在自然生境下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光、温、水、肥条件,培育后发现,它们的根是非常发达的。待幼苗长到5公分左右,就可以进行分杯、练苗,苗长到30公分就可以进行林下种植。

人工培育金毛狗蕨的技术,

大大提高了金毛狗蕨幼苗的成活率,

克服了金毛狗蕨

在自然界成活率低的局限。

该生态农业科技园

人工培育让孢子的成活率超过95%。

现在,

乳源天井山的很多大树下,

已经种满了人工培育的金毛狗蕨。

陈小凤介绍,

根据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

种中药材只能选择林地,

种金毛狗蕨

是林下经济非常好的模式

金毛狗蕨的种植不难,

底肥放足、浅种,

保证水分就可以了。

若每亩种400棵,

3-5年后每棵根茎的干重

可以达到0.9公斤,

每公斤60-80元,收益很好。

把保护物种发展成经济植物,

是乳源当地在保护濒危植物的同时,

探索出的一条发展之路。

金毛狗蕨的种植

不仅把粤北山区

诸多的林下空地利用起来,

让山里的农户多一份收入,

也让当地林下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探索出了粤北高寒山区森林

循环高效农业生态发展的新模式。

来源:韶关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