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港集团:以新提质注入新动力|《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特别报道

南方+ 记者

  4月11日南方日报《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一周年特别报道》12版。

4月11日南方日报《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一周年特别报道》12版。

晨曦初露,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已是一派繁忙:30万吨级原油码头露出了海面,作业船沿着防波堤来回穿梭,港口建设热火朝天。

海洋是自然对茂名的赠礼,港口是茂名向海而兴的起点。茂名港作为广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现辖水东港区、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预计到2025年年货物吞吐能力达亿吨,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型港口。

总长约8.73公里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为港池内码头的生产运营提供坚实防护屏障。邓添允 摄

总长约8.73公里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为港池内码头的生产运营提供坚实防护屏障。邓添允 摄

作为茂名最大的港口码头运营商,茂名港集团深度参与茂名市“建深水大港、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城”发展战略,整合港口资源,推动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东区化工码头、海上公共管廊、化工仓储库区等建成即将投产,茂名港务中心建成投用,茂名港集团由项目建设迈入项目运营新阶段。

港口雄开万里流。当前,茂名港集团开启生产和贸易“双轮驱动”模式,深入开拓港口腹地经济,打造智慧创新港口,“以新提质”助力茂名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受访者供图

 实力大港 

 生产和贸易“双轮驱动” 

今年初,油轮“昌利28号”成功试靠泊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这是化工码头建成以来首次油轮靠泊,标志着化工码头向投产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油轮“昌利28号”成功试靠泊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

油轮“昌利28号”成功试靠泊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

茂名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北部湾城市群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交会处,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发展潜力,早在百年前便被看见——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茂名港列入九大商港之一,并称之“以容巨船”。

2012年末,博贺新港区在滩涂中动工,东、西防波堤,博贺湾大桥,粤西LNG填海造陆等项目陆续建成,博贺新港区10万吨级通用码头于2019年3月开港运营,茂名进入了大港口时代。

博贺新港区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5亿吨,规划建设的33个码头泊位逐步付诸建设。截至3月底,已建成1万—10万吨级码头泊位8个,在建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项目7个。

 船舶“永骏101”轮靠泊。

船舶“永骏101”轮靠泊。

大港靠大船,也让大港与世界联通更紧密。今年元旦,船舶“永骏101”轮顺利靠泊茂名港集团下属企业港口经营公司万吨级泊位,装载高岭土6200吨,出口到中国台湾。连同高岭土业务在内,港口经营公司新引进石英砂、炉渣、木片等货源,外贸装卸业务迎来了新发展。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

大港口串起大通道,大通道促进大循环。茂名港集团依托博贺新港区资源优势,制定生产和贸易的“双轮驱动”模式,重点谋划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化工码头投产事宜的同时,建立“大商务”思路,积极“走出去”,深入湾区与优质企业开展贸易合作,为临港产业提供工程咨询、招标代理、项目建设开发、后期运营管理等服务,推动港口与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目前,围绕石化、粮食、冷链三大物流体系,茂名港集团积极引进港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石化产品交易平台和大宗散货集散交易中心,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和综合保税区申报。

   受访者供图

 开放强港 

 深入开拓港口腹地经济 

茂名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东盟海上通道的核心城市,在推动茂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都市圈的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防波堤内侧,4.38公里公共管廊。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防波堤内侧,4.38公里公共管廊。

根据茂名港总体规划,博贺新港区东区规划填海1796亩,作为原油库区、石脑油库区、液态烃库区等一批仓储项目提供建设用地,打造石化物流园区;博贺新港区西区规划填海2400亩,为散杂货堆场、粮油加工、冷能利用等项目提供建设用地,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园。

“博贺新港区规划填海区域位于防波堤内部,属于人工岸线,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且港区远离居民区,空间独立集中,十分有利于港区安全监管及后续开展保税业务。”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华表示,要深入开拓港口腹地经济,在满足临港产业布局需求的同时,扩展港口腹地范围,缩短产业与港口的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

茂名博贺新港区实现海铁联运。

茂名博贺新港区实现海铁联运。

2023年11月1日,一列满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列车从茂名博贺港铁路博贺港站驶出,运往湖南娄底,标志着北起广茂线茂名东站,南至博贺港站的粤西地区“物流大通道”——茂名港铁路正式运营,茂名博贺新港区实现海铁联运,为进一步开拓港口腹地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湛江吴川国际机场、茂名港大道、博贺港大道、疏港铁路的相继投用,茂名港“海铁公管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成形,通过全方位接入茂名“五横二纵”铁路网、“六横四纵”高速公路网,茂名港的集疏运和辐射能力大大增强。

81万立方米油品化工品罐区。

81万立方米油品化工品罐区。

港口作为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上大有可为。据悉,茂名港将加快推进博贺港铁路专用线通车,贯通“最后一公里”,发挥博贺新港区海铁联运优势,进一步拓展茂名港腹地,推动茂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贸易的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

   受访者供图

 智慧新港 

 打造智能化低碳绿色港口 

茂名港集团中央控制室内,一台台操作终端整齐摆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港口实体环境进行感知,实现生产智慧化管理。

茂名港集团下属企业长兴石化公司中央控制室,可实时监测调度库区生产,实现生产智慧化管理。

茂名港集团下属企业长兴石化公司中央控制室,可实时监测调度库区生产,实现生产智慧化管理。

绿色化,智能化,这是现代化港口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茂名港当前全力推动的发展重心。

据悉,茂名港集团已成立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强化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统筹,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港口生产力转化,全力打造智慧低碳绿色港口。

结合泊位、船舶、库区、物流、水文气象、人员定位、监控以及物联网传感设备数据等,实时采集港口作业数据,并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全方位展示在中央控制室可视化大屏上,茂名港能直观地掌握港区生产运营现状,便于调度生产指挥,提升港口作业效率。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化工码头附属设施项目范围内总共约1300套各类灯具全部点亮。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化工码头附属设施项目范围内总共约1300套各类灯具全部点亮。

港口智慧可视化,必然对应着港口设备设施自动化、生产管理智慧化。在茂名港,所有设备设施数据均汇聚在一个智慧生产系统平台,实现港口基础设施、港区环境、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智能化运维和联动指挥。

在客户服务便捷化方面,茂名港搭建对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船舶预确报、线上作业委托、库存查询,司机进行预约排队、货物装车结算等港口核心业务将实现无纸化线上办理,未来博贺新港区还将实现港口与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的信息一体化互联互通,提升港口客户的服务体验。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消防系统联运调试成功。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消防系统联运调试成功。

港口生产要素集聚、生产场景复杂,加快构建数字信息模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要手段。茂名港集团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携手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校开展港口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港口生产力转化。

茂名港集团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究的《现场仪表自动读数手持式终端》科研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读取库区和码头现场仪表数据,同时在线对比、验证仪表读数的准确性,促进港口生产辅助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安全管理。

预计到2024年底,茂名港以油气化工为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智慧生态圈初见雏形。

 一线案例 

加快港口建设 助力本土荔枝走向世界 

过去一年,茂名港集团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港口建设提速加力,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5万吨级化工码头完成交工验收、即将试运营。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茂名港拓宽业务模式、贸易货类和合作渠道,目前已拓展7种货类,覆盖13条国际航线和8条国内航线。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航道工程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车船如织。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航道工程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车船如织。

4月初,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工程的30万吨级航道建设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车船如织,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奋进图景。“一天200多车次礁石量上岸。”项目现场相关负责人说。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是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满足华南区域原油消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进一步提升茂名港口等级的标志性工程。工程拟建1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其配套设施,泊位长度404米。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650万吨。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

该项目作业平台处海域海水较深、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影响大,灌注桩施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及风险。对此,工程部和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提前统筹谋划施工计划、实地勘察施工环境、科学论证施工方案,做到各专业同频同步,携手协作进行技术攻关,从而大大提高了现场灌注桩施工速率。

截至目前,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工作平台及工作楼平台灌注桩施工已全部完成,疏浚分项工程完成约32%,其中航道炸礁、岩性土上岸等施工稳步推进,工程总体完成约35%。

 茂名港集团首笔本地荔枝供应链业务落地。

茂名港集团首笔本地荔枝供应链业务落地。

去年6月7日,伴随着满载超13万斤荔枝的厢式货车正式启运,茂名港集团首笔本地荔枝供应链业务顺利落地。

据悉,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做强做大主营业务收入,茂名港集团以下属广东茂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业务主体,锚定“以销定采”运营模式,搭建供应链平台,完善交易结构,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据统计,去年累计完成荔枝销售量超130万斤,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超预期订单金额103%,以实际行动为茂名荔农办实事。

据介绍,茂名港集团将围绕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开辟更多农产品运输新航线,让本地更多水果品类走出茂名、走向世界,助力茂名“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奋进者说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华:

加强港区功能布局 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是茂名港集团由项目建设向港口运营转型突破的重要一年。近日,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将通过加强博贺、吉达、水东三大港区在港口功能布局、土地资源利用、集疏运通道建设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增强茂名港整体竞争力,吸引港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兴业,推动港口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港口与临港产业的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你如何总结和评价茂名港建设的成效和优势?

王志华:茂名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北部湾城市群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交会处,是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地理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茂名港现有博贺、吉达、水东三大港区,构成以博贺新港区为重点、水东港区为依托、吉达港区为重要组成的“一主两辅”总体发展格局。

随着湛江吴川国际机场、茂名港大道、博贺港大道、疏港铁路的相继投用,茂名港“海铁管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成形,还吸引了益海嘉里、道道全、东华能源、冠粤路桥等企业落户港区周边;侨益粮食物流、中储粮茂名直属库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沙特、伊朗等地客户也在密切对接。总的来说,茂名港是一个与产业高度契合,富有石化特色,又涵盖绝大部分货类的区域性重要港口。

南方日报:今年是茂名港集团由项目建设向港口运营转型突破的重要一年。围绕生产和贸易,茂名港集团有何做法?

王志华:首先是搭建生产调度指挥体系。我们将争取组建茂名港调度中心,进一步提升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吉达港区的船舶调度、引航、生产业务、拖轮“四统一”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码头作业效率,最终实现吞吐量和营收的增长。

其次,在深化口岸政企合作方面,我们将积极与交通、海关、海事、边检及其他港口企业等单位建立湾内联动机制,协同集聚优势提升生产组织效率。

此外,我们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强化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指导,积极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港口生产力转化,强化创新赋能生产。

贸易上将加快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继续挖潜国际信用证业务,推进湾区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通过科技与资金赋能,实现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货物流“四流合一”;拓宽业务模式、贸易货类和合作渠道,借势借力开辟更多农产品运输新航线,助力茂名“百千万工程”。

 成绩单 

◎2023年实现营收超20亿元,同比增长149%,利润超8000万元,同比增长34%,资产规模超135亿元

◎博贺新港区四个大型泊位、4.38公里配套管廊、81万立方米库区及现代化的港务中心建成投用

◎成功发行7亿元公司债,1.75亿美元境外债获得国家发改委发行批复,有效保障集团发展建设资金需求

◎2024年成功发行广东省首笔企业境外蓝色债券、茂名市首笔境外人民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6.4亿元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和澳门两地交易所上市

◎精准布局国内外细分市场,直面国际客户开展供应链服务业务,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支付金额超700万元

◎锚定“以销定采”运营模式,积极推广“订单农业”,以“建圈强链”方式助力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升级,助农完成销售额1200万元

【撰文】邹祥亮 通讯员 张潇予

编辑 朱慧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