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茂名市委党校:坚守党校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特别报道

南方+

4月11日南方日报《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一周年特别报道》30版。

4月11日南方日报《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一周年特别报道》30版。

回首2023年,茂名市委党校协同推进茂名市柏桥讲堂建设,搭建党员干部培训新平台;累计举办承接各类培训班次125期次,培训逾41万人次,培训活动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层治理等5项研究成果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评奖中获奖,不断推动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取得新进展……

时代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牢记和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茂名市委党校围绕茂名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茂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党校力量。   受访者供图

强阵地锻熔炉

推进高质量教育培训

1月12日,在茂名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柏桥讲堂提升行动,加快茂名市委党校新校区规划建设。眼下,施工图已经绘就,项目建设提上日程。

高水平的资源建设,是推进高质量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去年5月23日,茂名市揭牌成立柏桥讲堂。以柏桥讲堂创设为契机,立足茂名乡村振兴“柏桥实践”和“百千万工程”创新做法,茂名市委党校持续丰富课程体系,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搭建党员干部培训新平台。

以“体验式教学”培根铸魂、以“点餐式教学”靶向赋能、以“板凳式教学”直插一线……茂名市委党校围绕把柏桥讲堂打造成思政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百千万工程”的窗口功能定位,精选师资,打造“1+N”课程体系,推进柏桥讲堂有阵地、有制度、有标识、有师资、有课程“五有”标准不断完善。

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让有经验的人谈经验、让懂方法的人教方法。现在,茂名市委党校围绕柏桥讲堂师资建设,已形成了“柏桥实践”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学校师生讲思政、村居干部讲奋斗、青年人群讲创新、邻里街坊讲故事的“立体课堂”宣讲格局,构建起省市有联动、县区有主线、镇街有特色、村社有活力的立体式宣讲矩阵。

围绕头号工程,茂名市委党校以“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的调研点为依托,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介绍茂名“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地落实的经验做法。3月,省委党校在柏桥讲堂挂牌“百千万工程”教学基地,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持续加强。

一年来,茂名市委党校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用心思考、精心安排,确保课程质量和培训实效。1门课程获评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四届精品课,3门课程分获省社会主义学院2023年“双课”课程建设优秀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奖和特色课程奖,获奖数量创历年之最。截至4月3日,累计举办承接各类培训班次125期次,培训逾41万人次,培训活动形式多样,亮点纷呈。   受访者供图

建智库搭平台

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去年12月,一场关于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学术论坛在茂名市委党校召开。与会人员纷纷围绕“百千万工程”在佛山和茂名的生动实践,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在片区协作上发挥党校智库力量。

立足主职主业,茂名市委党校建立“党校+”智库,推动资政报告量增质升,加强线上线下宣讲,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茂名市委党校通过“党校+”智库建设,围绕“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运用情况”“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调研”等专题开展调研,形成31份高质量调研报告,调研成果转化运用项目3项;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咨询决策专班平台优势,针对征集问题开展对策研究,研究成果得到茂名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科研成果稳步提升。2023年茂名市委党校获市厅级课题立项7项,其中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规划项目立项1项;党校系统课题立项22项。13篇学术论文入选各级理论研讨会,5项科研和决策咨询成果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评奖中获奖。

党校系统建设不断加强。依托本土资源禀赋,茂名市委党校结合各市、区实际,开发茂名革命历史红色、海洋经济蓝色、生态建设绿色、乡村振兴金色、地方文化古色的“红蓝金绿古”的“五色”现场教学点,更新完善茂名全市党校系统教学资源库,充实镇街党校市级师资库,建立共享机制,全面提高茂名党校系统整体办学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茂名市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发挥党校优势,奋力为茂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

奋进者说

中共茂名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小春: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红色学府”

南方日报:过去一年,茂名市委党校成绩斐然,围绕柏桥讲堂提升行动,接下来将有哪些新举措?

何小春:目前,我校正在加快新校区规划建设,与柏桥讲堂一体融合、相得益彰,打造学习思想的“红色熔炉”,推动柏桥讲堂阵地提升。现在,柏桥讲堂有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要把它打造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的教学基地。接下来,我校将把柏桥村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作为教学落脚点,围绕“软件、硬件、活动、机制”四个方面,重点是做好课程、师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提升工作,创新打造“百人课堂”品牌,持续提升柏桥讲堂的影响力、知名度。推动“柏桥实践”研究中心出成果,为讲好“茂名故事”、完善柏桥讲堂课程体系、宣传“百千万工程”提供支撑。

南方日报:新校区建设在即,锚定“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茂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三大定位,学校将有哪些新谋划新作为?

何小春: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展现党校新风貌。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红色学府”,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的总牵引、总抓手。“高水平”,就是要努力实现“四高一化”,即:教学培训质量高、科研咨政价值高、人才队伍素质高、行政管理效能高,再加上一个硬件设施现代化。“有特色”,就是要区别于兄弟市级党校,体现茂名特色。接下来,要着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精度、案例教学鲜度、科研咨政准度、党校新型智库效度“四个度”,实现教学科研新突破;要加强党校新校区主阵地、柏桥讲堂特色阵地、多元化宣讲阵地“三大阵地”建设,谱写党校发展新篇章;要坚持引育并重保障队伍、从严治校保障学风、高质后勤保障服务“三个保障”,展现新时代党校新风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党校智慧。

【撰文】叶洁 通讯员 张蓝青

编辑 朱慧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