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山水豆腐花的诞生,承载老博罗人记忆里的“客家味道”

博罗快讯
2024-04-11 10:23
+订阅

对于平民小食在时代发展中摇身一变成为工厂生产小食,李家长辈们都感慨万千。谁也没想到一碗小小的豆腐花可以走出村庄,走出县镇,迈向省市乃至全国。然而对于李国强与李国惠兄弟这辈人而言,发展豆腐花制作技艺和推广客家文化早已默默成为目标种植在他们心中,将技艺变为经济,是刻不容缓也是势不可挡的发展历程选择。

他们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年轻小辈对客家文化、非遗技艺的了解和传承越来越少,特别在大部分农村人搬迁城镇后,原来的村民居住数量逐渐减少,村民年龄段也趋向了老龄化。常道“客归故里犹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客家人作为迁徙的族群,以客地为家,于异地扎根开枝散叶,李国强希望通过味道记忆曾经,传承客家文化。

2007年,李国强和李国惠开始建厂,将豆腐花投入生产,告别家庭作坊生产模式,并为自家豆腐花取名为客家婆豆腐花。李国强在建厂初始便明确,针对豆腐花传统制作技艺与机器自动化生产结合,必须在保证豆腐花原口感风味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良原技艺的缺憾,逐步减少生产员工的体力消耗,达到生产出来的豆腐花口感稳定,质量稳定,产量提升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客家婆豆腐花不断改善,不断优化。李国强于2017年立下项目,开设博罗罗浮山润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心食品”),并将生产工厂与客家民俗文化馆归置一处,意在打造集生产与工艺展示、观光、购物和客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客家婆工业旅游景区,该景区于2020年正式获评3A级国家旅游景区。

罗浮山豆腐花制作技艺于2016年录入了博罗县级非遗名录,这对工厂和客家婆豆腐花传承而言,是莫大的肯定和支持。李国惠表示,“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优化两方面,制作技艺和生产自动化。比如传统制作技艺生产的豆腐花保质期短暂,仅有14天,储存条件也十分严苛,中间储存温度稍微升高,都会大大缩减豆腐花的保质期时间。”

针对这个问题,厂子内技术人员针对技艺不断改良,让产品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做到延长豆腐花保质期,也保持口感的鲜甜。现在,客家婆豆腐花的保质期由最开始的14天到21天,再延长到28天,储存条件也不较以前严苛,游客若购买豆腐花放在车辆后备箱,短时间室温状态也不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在改良研发制作技艺过程中,厂子首创了现有的豆腐花生产技艺。李国惠骄傲地说:“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查了该技艺后,认可该制作技艺更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要求其他的豆腐花制作厂都必须更换成这种制作技艺,不然不能通过审查,即无法拿到生产许可证。可以说,当时包括现在全国各地的厂子都在用这个制作技艺流程。”

然而,没有消费和市场的非遗技艺,就像写在羊皮纸上却无人会说的古老晦涩的语言,只能走向博物馆。于非遗技艺而言,最好的保护是使用,最好的传承是消费,因此非遗技艺产业化可谓是必经之路。

坐落在罗浮山下的3A级客家婆景区,长假人流如织,高峰期客流量可达到每日三千人次,带动了产品销售增长,使豆腐花成为人手一份的惠州手信。该景区分为五大主题景点,分别为豆腐花工业长廊、客家往事馆、百磨长廊等,在观景平台上,矗立着直径长达13.8米,号称“岭南第一磨”的石磨,不少游客都惊叹其大小并前去体验推动石磨和拍照打卡,留下纪念。平日里,景区内还开展了免费中小学生讲解员培训,让中小学生到访参观,并成为景区内的小小讲解员,锻炼口才的同时,深入学习了解当地客家文化和豆制品历史。

此外,为更好促进惠州地区特色食品推广,助力客家文化宣传,客家婆豆腐花积极参与市、县的博览会,如2020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021广东(惠州)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第三届大美惠州经济文化艺术博览会等等,并在各大博览会中与其他惠州地区的特色食品、农产品手信进行交流学习,向游客介绍豆腐花的沁甜可口。

2024年前三个月,客家婆豆腐花已参加了2024长宁镇元宵产品展示会、博罗县2024“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长宁镇国潮三八节活动等诸多活动,助力惠州经济文化相关活动。未来,润心食品将持续打造客家婆IP创意系列产品,成为惠州市文化代表之一,并致力于走出博罗县,走出惠州市,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品尝到其美味,都能了解客家美食文化。

当下,随着市场经济与互联网产业的不断持续发展,非遗技艺又迎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非遗传承人在新的发展趋势下,要创新推广传播非遗文化的手段和形式,通过“老技艺”创造“新经济”,点燃惠州当地的非遗烟火气,让更多人认知非遗、感悟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