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观察 | 春风习习暖心间 南粤奋进步不停

南方农村报

清明时节刚过,珠水两岸生机盎然,温暖春色覆盖南粤大地。

今天,正值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广东一周年。彼时,总书记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同工人、农民、企业家、科技人员等亲切交流。

“广东是一个窗口。到广东来看一看,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

茂名高州荔枝园。

茂名高州荔枝园。

4天时间,辗转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海滨湛江调研海洋牧场建设,在荔乡茂名察看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坚实的足迹踏在南粤乡土上,奋进的动力注入干部群众心里头。

牢记殷殷嘱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春风拂过广东大地,万象新、焕生机。当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各地乡村农业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乡风乡情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广东美丽乡村。

广东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国之大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业兴,执“三农”之笔,广东农业农村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兴旺之路,着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

践行“大食物观”

海洋牧场赋能“粤海粮仓”

在湛江市东海岛,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坐落于此。近期,该基地联合中山大学开展的第二个南美白对虾抗弧菌新品系选育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在打造‘蓝色粮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湛江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所长陈奕彬兴奋地说。

致远途不可忘却来时路。2023年4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863基地听取了广东省关于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汇报,明确指出:“我们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吃粮食,吃陆地上的食物,还要靠海吃海。”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拥有辽阔海域,长于耕海牧渔的湛江,便是一片丰茂的牧场。如今,全国每3条金鲳鱼就有1条产自这里,金鲳鱼产业集群获批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片海能干很多事。”这是广东人面向广阔蓝海的信条,也是广东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海洋经济的底气。

2023年夏天,广东金鲳鱼赴重庆、四川成都举行品牌推介,在川渝大地掀起“粤海粮仓”风潮。

2023年夏天,广东金鲳鱼赴重庆、四川成都举行品牌推介,在川渝大地掀起“粤海粮仓”风潮。

“广东海鲜,巴适得板!”在2023年的夏天,广东金鲳鱼赴重庆、四川成都举行品牌推介,在川渝大地掀起“粤海粮仓”风潮,“渝粤情深”“川粤情深”的联动,牵动人间烟火气、乡土振兴力。“重庆水产品需求缺口36万吨,其中海水产品需求缺口18万吨。广东海鲜大有可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让“海上广东”撬动全国市场,不仅在于有自然禀赋,更在于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以前是混居,现在是‘独栋别墅’,放下去,捞上来的全是品质上乘的金鲳鱼。”在草潭镇金鲳鱼海水养殖场,渔民贵叔指着近海处的深海网箱感叹道,“有了好技术,养出来的鱼也更鲜甜。”

广东已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深海网箱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与生产体系。

广东已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深海网箱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与生产体系。

在湛江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随着生产力发展,把远海深海养殖搞起来,把渔业‘种子工作’这一篇文章做精做好,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可以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当前,湛江以新质生产力加持现代渔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化海洋产业: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数万立方米级养殖平台“海威2号”“恒燚1号”下水,“海塔一号”“湛江湾一号”开工建设;深海养殖网箱增至近3600个,占全省七成左右……

“借由现代化养殖链条以及冷链手段,我们的渔获送至川渝地区不超过36小时。”在重庆,恒兴水产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如今,湛江金鲳鱼苗种繁育、饲料生产、装备制造、养殖管理、加工流通、配套服务等产业链日趋完善,真正做到“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

卖好“土特产”

擘画产业振兴美好图景

在茂名高州柏桥村,荔枝树上花穗开满枝。今年是荔枝“小年”,许多优质品种已经早被预订,当地人笑称今年的白糖罂荔枝“手快有,手慢无。”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是传统岭南佳果,是造福广东百姓的特色产业。2023年,广东荔枝总产量达160万吨,实现160亿元销售额,惠及超180万荔农。而茂名荔枝总产量62.09万吨,鲜果销售收入88.5亿元,带动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3月,广东茂名荔枝花开。以花为媒,打响荔枝营销第一枪,开启全年甜蜜之旅。

3月,广东茂名荔枝花开。以花为媒,打响荔枝营销第一枪,开启全年甜蜜之旅。

“荔枝产业要发展,不解决保鲜问题不行。”“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你们这里是荔枝之乡,我是慕名而来。千百年前一颗难求的稀罕物,现在全中国人民都可以吃到了。发展荔枝产业,技术、市场都有潜力可挖,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在茂名视察荔枝产业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他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一曲《荔枝颂》响彻海内外,“喊全球吃广东荔枝”的活动已经连续几年亮相国外。

一曲《荔枝颂》响彻海内外,“喊全球吃广东荔枝”的活动已经连续几年亮相国外。

如何让荔枝这个“土特产”卖得好、卖得远,广东人花了一番心思。广东启动“请全国人民吃荔枝”品牌推介活动,去年在四川成都,高州桂味荔枝中午上货架,晚上就没了;在山东济南,30吨增城荔枝24小时直达商超,销售火爆;在陕西西安,广东荔枝点亮大唐不夜城。

2023年荔枝季期间,广东荔枝走进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拓展华北、华东和西北市场。从化在上海设立农产品集配中心,荔枝直达华东区域,“520我爱荔”成为荔枝文化新符号。

2023年底,广东荔枝主产区企业携荔枝产品“回宠”尔滨。

2023年底,广东荔枝主产区企业携荔枝产品“回宠”尔滨。

在2024年冬季,从化、惠州等荔枝产区的企业、新农人在“尔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启广东荔枝哈尔滨冬季冰雪嘉年华活动,为北方市民带去以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生产冻眠鲜荔枝,让广大群众在冰雪冬季中也能品味夏日甜蜜。

“我们不仅实现了荔枝卖全国、卖全球、卖全年的目标,还实现了荔枝从初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迈出了一大步。”广东省政协委员、从化华隆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说。

科技让“土特产”横跨秦岭-淮河,也让“粤字号”农产品在生产端不掉价,在消费端受欢迎。

据了解,2023年广东出口农产品1309.1亿元,增长13.3%,特色水果出口增加46.7%,其中荔枝罐头等4种水果产品实现“首次出口”。

“绿美”进行时

南粤大地“绿起来”“美起来”

在今年的清明假期,位于麻章区湖光镇的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游人如织。或行摄风景、或步行栈道、或游船观光,林地风景如画,游客怡然自得。

作为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去年以来,湛江新增红树林超711公顷。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实地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

从湛江到汕头,红树林在南粤大地漫长的海岸线上组成了一条绿色生态廊道。

从湛江到汕头,红树林在南粤大地漫长的海岸线上组成了一条绿色生态廊道。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地区生产最密集、人口最密集,同时对自然生态影响也比较大,一定要真正重视起来,采取真正有效的举措加强保护。这是国家战略,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我们中国人的贡献。”望着连片红树林,总书记说道。

“总书记对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非常重视,问了不少细节。”回想总书记的话语,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仍难掩激动之情,“今后我要继续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升红树林保护的精准性与科学性,为红树林保护作出贡献,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近年来,湛江以建设“红树林之城”为抓手,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多年来,湛江种植了将近1500公顷的红树林,鸟类种类记录从2002年的194种提高到今年的312种。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今年4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总书记更是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保护红树林是广东实施护绿爱绿行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其中一环。在2023年,广东以“岳山造林”精神为引领,不断扩大“绿色版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同时,创新载体形式,上线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保护绿水青山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3年10月29日,广东启动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2023年10月29日,广东启动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组组数据印证了广东一切向“绿”的决心。截至2023年12月,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3.6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5.57万亩,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建成森林乡村104个、碧道1064公里,累计开放城市绿地5.4万亩;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以485元/吨的价格在深圳拍卖成交,成为全国碳汇市场的最高单价。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到2027年底,广东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等一系列目标,这其中广阔乡村是主阵地,需要全省上下久久为功、接续奋斗。

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迈向未来,广东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奋力蹚出一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新路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张妮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