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科技赋能、公益服务……守护“国宝”红树林背后故事

南方社会治理
+订阅

四月,南海之滨的湛江进入初夏,金牛岛的红树林吐出片片新绿,数不清的各种鹭鸟在树林上空盘旋。广东海洋大学艺术设计系青年教师金金带着大四学生余卓静等人再次来到这里,为新一学期的美育浸润课程收集素材。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开展三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师生为上万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种下一颗颗美的种子。颇具特色的红树林彩绘课程设计,让保护红树林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湛江金牛岛红树林

湛江金牛岛红树林

在湛江这座“红树林之城”,近年来除了美育浸润行动外,广东海洋大学师生通过设立“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百千万工程”(或者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动成果产出;通过科技赋能,助力红树林全自动耕种;通过在红树林、珊瑚礁、珍稀海洋生物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系统修复、水质环境监测评估、生物资源与多样性调查、海洋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组建红树林“国宝”讲解队,组织“红树林大讲堂”,高质量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美育浸润,保护红树林的理念生根发芽

“金金老师,金金老师……小余老师,小余老师……”新的学期,金金和余卓静来到湛江市湖光第一初级中学,低年级的小学生们争先向她们问好。

2021年开始,广东海洋大学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对湛江市湖光第一初级中学、湖光第二初级中学等四所学校进行帮扶,组建团队开展美育教育,过去一年累计完成317学时,远超教育部门每年100学时的要求,“朝夕相处之下,很多学生对我们都很熟悉”。

金金给湛江市湖光第一初级中学二年级小学生上红树林彩绘课

金金给湛江市湖光第一初级中学二年级小学生上红树林彩绘课

美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是不少农村地区中小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湖光第一初级中学,此前上美术课时,能自己带彩色画笔的学生都不多,大部分学生能带上铅笔上课就算不错,“学校已经很重视了,不少农村地区家长普遍缺少这方面的意识”。

湖光镇是湛江一个郊区乡镇,也是广东海洋大学校本部所在地。远离闹市的地理位置,却给海大为当地乡镇中小学帮扶上课带来了便利。金牛岛红树林保护区也位于湖光镇沿海,但镇上不少小孩此前却对红树林知之甚少,实地见过红树林的孩子也不多,这让金金等人感到诧异。

红树林被称为“海洋卫士”,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开始,金金在美育浸润课程中增加了红树林主题内容,向孩子们科普红树林相关知识,用丙烯马克笔、黏土手工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鼓励大家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乡土特色。“没想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一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千姿百态的作品,金金感慨道。

一节红树林彩绘课后,学生们展示自己千姿百态的作品

一节红树林彩绘课后,学生们展示自己千姿百态的作品

“进入湖光第一初级中学,常常使我想起我的中小学,这里的建筑和师生的氛围与记忆中一样温暖。”余卓静老家在云南大理,从大山里走出的她,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帮助下即将完成学业,“我总想做些什么,加上一直对教师职业以及教学感兴趣,于是参与了美育浸润计划。”

第一次上课,余卓静紧张得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分享了美术给她带来的改变。此后她开始思考,如何去定义美或者如何去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美的种子。在教学过程中,有位学生让余卓静印象深刻。“他总是不想动笔画画,对画画充满了抵触。”余卓静循循善诱,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讲完后我看到他眼睛亮了,在下一次我走向他时,他没有将画遮住,大方给我看。”

在金金看来,美育带来的不光是审美的提升,更是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结合。“孩子们画红树林,是一个先观察、再描摹、再创作的过程,这和做事的方式也是相通的。”

当看到自己课堂作品在麻章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展出时,不少孩子高兴得跳起来。另外一个可喜的变化是,美育浸润课程开展后,湖光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班美术科通过率从72%提高到了94%。

科技赋能,黑科技助力红树林全自动耕种

履带运行,机器人往前移动,到达滩涂后往下挖掘,地面出现洞穴,机械臂把树苗对准洞口插植,红树林自动化种植便完成了。

这是广东海洋大学湿地卫士实践团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产品——红树林智能服务机器人种植红树林幼苗的场景。该设备由太阳能供电,可在红树林全自动自主耕种,减少90%人工成本。

湛江有着广东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如何进行红树林资源修复和保护,凝聚着这座海滨之城的思考。这股青春力量正让湛江“红树林之城”建设焕发出新活力。广东海洋大学湿地卫士实践团与共青团霞山区委结对后,围绕红树林智能种植进行开发研究,设计出机器人样机,并多次进行现场实践。

“种植红树林是个大难题,受‘全自动的农村’的启发,我们开始思考,能否让红树林的种植也实现全自动化?”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海涛说。2021年12月,红树林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发拉开序幕。

从设计、选材、组装到实验,团队都亲力亲为,专业知识、场地、资金则成为了需要克服的道道难关。“所幸,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机器人的研发步上了正轨。”团队成员胡俊泽说。

“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和定位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植树点并进行植树操作,同时,机器人将采用新能源技术,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高能量密度可拆卸电池供电系统,实现长时间工作和自给自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刘海涛表示,机器人还能收集温度、湿度、土壤盐碱度等相关环境数据,支持红树林生态评估和研究等相关工作。

“红树林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成功应用,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项目也获得了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项目。

公益服务,多方位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2023年8月16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现场决赛在深圳落下帷幕,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团队《海岸卫士——守护“国宝”红树林》项目获得金奖,现场不少海大师生激动不已。

《海岸卫士——守护“国宝”红树林》项目由广东海洋大学红树林公益服务队开展。广东海洋大学红树林公益服务队始于2011年,项目成功的背后,是服务队十余年如一日致力于红树林保育与红树林科普的努力。

2023年7月20日,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红树林团队在园林系系主任吴刘萍教授的带领下,选派精干力量,组建了一支红树林“国宝”讲解队。这支红树林核心科普力量自成立以来,已培训优秀讲解队员26人;至今已完成22场宣讲活动,受益群众超1000人次。

海大红树林“国宝”讲解队在金牛岛红树林开展义务宣讲活动

海大红树林“国宝”讲解队在金牛岛红树林开展义务宣讲活动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助力红树林保护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谭北平指出,为落实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服务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双赢的发展之路,并指导学校科技部设立“揭榜挂帅”项目“金牛岛红树林多目标耦合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月11日,在广东海洋大学驻镇帮镇扶村所在地遂溪县河头镇,一场“‘绿美广东’海大行 海大师生绘绿屏”植树添绿活动在这里举行。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林晓敏表示,此次植树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植树活动的具体实践,是深化党组织结对共建,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把乡村绿化与“乡村振兴工程”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形成党群齐心、合力共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为海大青年学子讲授“绿美”主题思政课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为海大青年学子讲授“绿美”主题思政课

3月10日,在广东海洋大学“双百行动”结对地雷州市足荣村,“紫枫青年林”绿意盎然,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在活动现场,为100多名海大青年学子讲授“绿美”主题思政课。守护“国宝”红树林,海大青年如何发力?杨洲与青年学子进行了热烈交流讨论,他勉励学子们要增强环保意识,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践行者。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智慧。要从我做起,积极推动海大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风气。要继续擦亮海大“国宝”红树林讲解队的品牌,为“红树林之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海大青年力量。

南方+记者 贺达源

编辑 朱丹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