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品清“湖”而不是品清“海”?

南方+ 记者

她是一颗镶嵌在汕尾市城区南部海岸的蓝宝石;

她既有大海的粗犷,又有河湖的静美;

她的面积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

她就是被誉为汕尾“母亲湖”的品清湖。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她的名字叫“湖”而不叫“海”吗?

先来看看她的档案~

品清湖位于汕尾市中心城区东南面,湖面水域面积约为20.15平方千米,岸线长21.9千米(最新数据),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也是亚洲第二大潟湖,其面积约相当于4个杭州西湖,屿仔岛置身其中,南面是构成汕尾港屏障的著名“海上沙舌”和浩瀚的太平洋。

考考你!下列湖泊中,和品清湖一样属于潟湖的是 青海湖 西湖 千岛湖 鄱阳湖 提交

正确答案是:2(西湖)

答案解析:关于西湖的成因,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源自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竺可桢认为,西湖原本是海洋的一部分,只因位于钱塘江入海口,被泥沙阻隔,从而成为湖泊。不仅如此,古人修筑的堤坝还大大加快了这一过程。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杭州一带的人们修建了“防海大塘”,为的是使西湖与海洋隔绝,阻止海水入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湖就是从海洋中分离出来的一小块水域,这样的湖泊被称为潟湖。

品清湖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

那么潟湖是什么?

潟,是指被咸水浸渍的土地。

潟湖,是指在海湾外侧有泥沙堆积,从而围出的较封闭的水域。部分潟湖通过潮汐通道可以与海洋相连,潟湖属于典型的海成湖。

潟湖的英文单词(lagoon),源自于意大利语,指的是威尼斯附近的水域,水城威尼斯就处在威尼斯潟湖中。

“潟(xì)”字的写法要留意。不能写为“泻(xiè)”,也不能写成泻的繁体写法——“瀉(xiè)”。因为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含义皆不相同。

“潟(xì)”不能写为“泻(xiè)”,也不能写成泻的繁体写法——“瀉(xiè)”。

品清湖夜景。

为什么叫品清“湖”而不是品清“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教授叶锦韶:

潟湖是分布于海岸带的一种独特水体,由潮汐和海浪堆积的珊瑚礁、沙嘴封闭形成屏障,起到隔离作用形成较为平静的水域。品清湖具有典型的滨海潟湖特征,主体湖区水体被海上沙舌阻隔,仅通过西面狭窄的水体交换通道与外洋联通。

品清湖环湖水系发达,梧桐河、奎山河、赤岭河、东涌河、宝楼河和龙溪河等六条水系贯通外围区域绿地与品清湖的联系,每天入湖水量平均约300万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湖水的盐度,使之有别于海洋。

潟湖的溺谷地貌造就了品清湖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人文特征。水深较浅(平均水深约1.5米)、水动力弱(近岸流速常小于10cm/s、湖中部流速常小于35cm/s)、水体交换周期较长(约2—6天)、沉积物丰富(平均厚度约1.86米)等特点,使品清湖成为风平浪静的天然避风良港和水生生物的产幼育肥生境,庇护世代环湖繁衍的汕尾人民。

一湖一世界,一岛一人生。静美的品清湖被繁华的城区与亲水达城的生态廊道环绕,驻湖东向西眺望,一湖一堤一海相得益彰,城市的繁华与郊野的恬静在品清湖完美邂逅。也许这就是品清湖为什么叫“湖”而不是叫“海”的缘由吧!

依湖而生的城市。

知识拓展

潟湖是如何形成的?

如图所示,在崎岖不平的海岸带上,波浪撞上海岸之后,一部分海水会沿着海岸流动形成沿岸流。沿岸流搬运着泥沙流动到海湾的凸出部位后,因为流速减慢而使得泥沙就地堆积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从海湾的凸出位置伸出的沙嘴,沙嘴逐渐延伸,便成为窄而长的沙堤,最终将海湾与外海隔开形成潟湖。

潟湖有哪些功能?

潟湖不仅是天然的防波堤,可以保护海岸和滩涂,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又可以被改建为人工港口,为航船提供休憩的港湾。同时,盐度正常的潟湖环境也是生物的乐园,例如在很多热带的潟湖中常常发育大片的红树林,温带的潟湖中也长满了盐沼植物,这么好的环境当然也是鱼、虾、贝和螃蟹等的天然养殖场。

意大利威尼斯城的出现和发展,就受益于威尼斯潟湖得天独厚的条件。威尼斯潟湖总面积约550平方千米,潟湖中的小岛星罗棋布,岛屿面积约占潟湖总面积的8%,永久水域面积占11%,其他约80%的面积为滩涂。

威尼斯潟湖不仅为威尼斯城阻挡了来自外海潮水的冲击,又是一个吞吐量巨大的天然港口,在历史上成为居民抵御外敌的水上屏障。以上多重保障使威尼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欧洲最富饶城市之一的地位。就连潟湖的英文“lagoon”也来自意大利语中威尼斯潟湖的名字“laguna”一词。

品清湖风光。

潟湖的未来会如何?

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潟湖的未来。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地壳运动,位于威尼斯潟湖的威尼斯城平均每年下沉3厘米,正面临被淹没的威胁。西湖也在对抗消失的威胁。在成为潟湖之后,由于周围溪流所携带泥沙和大量水生动植物的快速沉积,潟湖迅速进入沼泽化的进程,淤积和干涸发生得十分频繁。从有记载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对西湖进行人工疏浚。因此,现在的西湖已经是一个由人工维持的潟湖了。

不仅威尼斯潟湖和西湖面临消失的命运,历史上消失的潟湖更是不计其数。事实上,当今世界上的大部分潟湖都形成于冰后期(距今约1万年以来全球转暖,大量冰川消失或收缩的时期),它们的年龄基本上不超过1.2万年,而更早的潟湖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从整个地质历史来看,潟湖的寿命一般不长。潟湖形成以后,会随着泥沙堆积而逐渐淤积变成滨海沼泽,最终变成滨海平原而消亡。

品清湖风光。

相关链接

保护品清湖,汕尾做了什么?

汕尾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之后,围绕品清湖开展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包括海湾综合治理和生态岛礁建设两个方面。

品清湖风光。

从2010年开始,汕尾市委、市政府多次实施品清湖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疏通清理品清湖避风塘等湖段淤泥;2011年打击违法擅用海域行为,清理定置网、养殖围栏等违法养殖设施,依法清理取缔违法养殖336家、各类违法养殖设施总面积16000多亩;2014年开展品清湖海域空间整理和西北部海岸带景观综合整治,疏浚西北部海域43公顷,构建海洋生态浮床景观修复系统16000平方米;2015年开展西北部海岸长约500米的人造沙滩建设。

此外,汕尾市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设完成了品清湖沿湖海堤、绿化带、沿湖大道和东区污水处理厂等。2017年,汕尾启动品清湖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制定出台《汕尾市品清湖环境保护条例》,用法律武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湖”。2023年,汕尾启动品清湖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压实品清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统筹陆域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强化从源头至末端全链条治理,努力将品清湖打造成“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提升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方+记者 陈欣欣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