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正在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
近年来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
以及肥胖、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
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
大中城市普通人群抽样调查显示
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30%左右
如何预防脂肪肝?当出现脂肪肝时,如何有效干预,以避免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硬化?《国医大讲堂》上,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医学系主任陈泽雄以《从饮食到运动,日常防治脂肪肝》为题,进行了科普知识分享。
不容忽视的脂肪肝
我们常说的脂肪肝一般指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病,其起病隐匿,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被发现,仅有少数患者存在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是,没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害——单纯性脂肪肝不加以干预,继续发展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出现脂肪性肝炎,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肝癌。
而且,脂肪肝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均存在紧密联系。
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的诱发因素,而脂肪肝又会加重胰岛素代谢紊乱,从而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发生脂肪肝,而脂肪肝会加重高脂血症,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
不过,大家也无需过度恐慌,虽然脂肪肝发病率高,但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大多数可以通过干预防止进一步恶化,乃至实现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缓慢,一般来讲仅有3%左右会发展成肝硬化,其中极少部分发展为肝癌。
脂肪肝偏爱这些人
肥胖是脂肪肝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体重和腰围的增加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腰臀比较体重指数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生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6岁以下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较为少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不断增加,65~75岁达到高峰;50~55岁以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其后女性患病率迅速增加,甚至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对血脂代谢的保护作用减弱有关。
同时,其也存在种族差异和遗传易感性。对肥胖人群而言,同等体重指数下,亚洲人比欧洲人更容易出现向心性肥胖,也更容易出现脂肪肝。父母,尤其是母亲,如果有肥胖,或者糖尿病、脂肪肝病史,子女患脂肪肝的几率也会更高。
目前已呈现年轻化倾向的代谢综合征,会导致脂肪肝发病率大幅上升。而甲状腺功能低下、红细胞增多症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是脂肪肝的重要诱发因素。
除了上述诱因,脂肪肝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如高热量的饮食结构,主食摄入过多,偏爱大鱼大肉,久坐少动等。
饮食和运动“药方”
陈泽雄表示,对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而言,科学减胖比服用降酶药有效,他开出了饮食和运动“药方”:
1、调整膳食结构
强调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内脏、奶油、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
超重人群及内脏肥胖的患者建议低热量的饮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减重目的。不过建议每周减重速度控制在0.5~1千克,避免减重过快让身体出现应激反应。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定时、适量,早餐、午餐和晚餐可按3:4:3的比例分配。严格控制晚餐热量,尽量避免宵夜,胃溃疡患者可以准备一点小零食,在有饥饿感时少量进食。
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注意限酒,如果已经出现肝功能异常更是要严格戒酒。特别提醒有饮用药酒保健养生习惯的人群,泡药酒前注意咨询医生,选用的中药材要适合个人体质,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此外,要避免服用可能有肝毒性的中西药物,慎用保健品。有研究提示,适当地饮用咖啡和绿茶,对防治脂肪肝有一定的好处。
3、选择合适的运动
运动是防治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而且,无论锻炼是否减重,都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肝酶异常。
建议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能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注意锻炼的持续性。
运动强度上,以中等运动强度、即以心率大致保持在(220-年龄)×0.6~(220-年龄)×0.7之间为宜,或以运动次日,自觉舒畅轻松为准。
运动方式上,主张以有氧运动为主,约占80%~85%;无氧运动为辅,约占15%~20%。
运动量方面,每周3~4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约50分钟,或是高强度运动,每次约20分钟;每周1~2次中等强度的无氧运动。
不过,年龄大,或者有心肺疾病的人,不推荐太强烈的运动。
脂肪肝防治药膳推荐
01. 五指毛桃薏苡仁汤
材料:五指毛桃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2克,龙骨适量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
适应人群:脾虚并湿重人群
02. 鸡骨草赤小豆猪横脷汤
材料:鸡骨草10克、赤小豆15克,猪横脷适量
功效:清热祛湿,疏肝健脾
适应人群:脾虚并肝胆湿热人群
03. 健脾祛湿消脂汤
材料:五指毛桃5克、薏苡仁10克、绿豆5克、鸡骨草5克、陈皮2克,龙骨或猪横脷适量
功效:疏肝健脾祛湿消脂
适应人群:肥胖或血脂高并脂肪肝人群
记者 | 岳超群
编辑 | 叶溱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