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凤城街道:“微改造”让农房风貌“大提升”

南方+ 记者

4月8日,记者从清城区凤城街道了解到,立足凤城街道田龙社区清水红砖墙的农房特色,凤城街道坚持以“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为改造原则,运用传统工艺、发动农村工匠、就地取材,精心推进田龙社区大围三、四村57栋农房风貌改造工程,用“绣花功夫”打造出布局疏朗、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的现代化新农村。

改造后的农房。

优化工艺、留住乡愁,农房风貌改造实现“持久美”。田龙社区农房改造前混凝土墙砖裸露粗糙,凤城街道坚持农房风貌改造留住乡愁、美得持久的理念,彻底改变以往对农房外立面整体喷涂的传统改造工艺,创新探索运用压檐口、亮墙身、加脚线、描腰线、画门窗“五步法”对农房外立面实施“微改造”,既增加了现代设计元素,又保留原红砖墙的农房风貌。这种微改造新颖独特,用巧思塑造了红砖房独有的乡土气息,改造效果持久、后续维护成本低。

精打细算、节省成本,村容村貌提升实现“实在美”。凤城街道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实施“五步法”将改造成本从整体喷涂造价每平方米145元优化降低至每平方米70元以内,实现每栋农房改造整体成本节约60%以上,施工周期缩短60%以上。通过优化工艺、缩短工期,将节约出来的成本用于村庄亮化、道路修缮、“三线”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实现了以“小投入”撬动村容村貌“大变化”。

改造后的路面。

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和谐美”。凤城街道通过发动农村工匠对村中农房进行自主设计施工,引导村民捐赠砖、瓦等建筑材料用于“四小园”建设,发动村民腾退超过1500平方米的闲置宅基地打造11个“四小园”,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植绿造景,打造名为“龙宝”的IP形象,将龙文化融入乡村场景,进一步擦亮“田龙生活”乡村品牌。

下一步,凤城街道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继续下好“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探索走出一条“低成本、效果佳、精治理”农房风貌改造的“凤城路径”,为打造现代化新农村提供“凤城样板”。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潘楚倩 汤淑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