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涉外法律服务,深圳福田区打造全国律师行业“第三极”

深圳司法
+订阅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举办“十年征程再出发,二次创业共发展”粤港澳联营所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全面总结粤港澳联营所设立十年来的实践经验,精准破解瓶颈问题,探寻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促进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市场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深圳市司法局、福田区司法局、深圳市律师协会、福田区律师工作委员会以及全市9家粤港澳联营所、27家律师事务所代表等50余人参会。

成立粤港澳联营所,满足跨境法律服务新要求

近年来,深圳跨境法律服务需求激增,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热潮迭起,对跨国法律服务的专业化、多元化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粤港澳联营所应运而生,成为联系内地与港澳、服务全球市场的桥梁纽带。粤港澳联营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内地律师事务所与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进行联营,融合三地法律资源优势,成为兼具不同司法体系特色的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

2014年11月,中国首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联营所在深圳前海诞生,十年来,粤港澳联营所在推动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粤港澳联营所打通了港澳律师在内地执业的通道,搭建起跨境法律服务专业交流平台,携手培养跨法域法律人才,显著提升了处理跨境、跨行业、跨法域乃至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保驾护航,促使我国法律实务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新突破。

福田区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的培育与发展,2023年,福田区立足区域丰富的法律资源,借鉴联营所创立的成功案例,积极推动区内粤港澳联营所的布局与建设,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助力区域法治软实力提升,相继成立华商希仕廷(福田)联营所、盈科郑黄(福田)联营所。

十年磨一剑,粤港澳联营所的创新与展望

经历十年发展,当前深圳全市已有9家粤港澳联营所和27家律师事务,座谈会上,相关律师事务所代表齐聚一堂,分享联营所创建经验,探讨联营所目前存在的堵点、难点,探寻未来发展之路。

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所工会主席庞德介绍华商林李黎十年来的坚守和探索,为推动联营所建设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中银-力图-方氏(横琴·深圳)联营所副主任安寿辉介绍粤港澳三地联营的优势,实现了三个法域的“软联通”,在“融合大湾区,服务全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华商希仕廷(福田)联营所执行主任袁韶浦以创业者的身份分析了在河套成立福田区第一家联营所原因,表示联营所将全面对标河套战略,打造华商大品牌下的“涉外+知识产权”精品所。

盈科郑黄(福田)联营所管委会主任王光英介绍“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模式,致力于打造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跨境、跨多法域的优质法律服务。

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就联营所目前存在的财税、投标、风险代理、派驻律师、合伙人备案、香港居民律师执业范围、总所与分所的利益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分享相关经验,为政策精准化制定提供了参考。

福田区将构建涉外法律服务生态体系

在深圳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指出,要强化市区联动,推动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下一步,福田区司法局将落实市、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精神,以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契机,促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瞄准粤港澳联营所面临的难点、痛点,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支持高端法律服务业集聚,构建涉外法律服务生态体系,将福田区打造成全国律师行业“第三极”承载区,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贡献福田力量。

文/图:司新宣、福田区司法局

通讯员:林晓红、黄青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