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漫步九江敦根社区
一砖一瓦总关情
一草一木皆是诗
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不妨趁着清明假期走进敦根
感受“水上南海”乡村振兴的九江样板
从古至今,南海依水而兴、依水得势、依水扬名。从修筑桑园围灌溉鱼米之乡,到“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盛况,都是南海善用水资源实现发展、创造奇迹的举措。
在南海西部的桑园围文化带腹地,一个个村落就像耀眼的繁星点缀在纵横交错的河涌两岸,九江敦根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颗。
600多年历史古村
依水而建、因水而生
走过敦根乡牌坊,犹如走进了“世外桃源”,这里远离喧嚣,漫步乡村,迎着春风,依稀还能感受到村庄600多年历史沉淀的厚重感。
敦根村貌。
驻足于敦根桥边,眼前便是九棵大榕树连绵成片的别致景观,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旁边水清岸绿,村道上散落一地的木棉花朵像铺上了红地毡,在夕阳的映衬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继续向前,街道边、大树旁、河涌畔,一幅幅墙绘吸引着游人的眼球,敦根的乡村美景、风物文化、村落风貌像连环画一般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敦根是南海九江历史最悠久的古村之一,它的历史与水息息相关。相传开村时因境内有一块突出的土墩,邻近河涌,常年不受水淹,可以坐拥其利而不受其害。先民认为这是安居乐业的根基,所以取名为“墩根村”,后简写成敦根,又蕴藏有“敦尚根本,耕读传家”的含义。
一入敦根,必走正道。一条花岗岩石板路,从村头到村尾,连接着乡门楼和医帝庙,这便是敦根正道。这条道路不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敦根人的脚步,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诠释着敦根正道的涵义。作为水陆交通的交汇点,过去村民还可在此乘船前往九江、佛山等地。
敦根正路的起点——敦根乡门楼。
水陆交通交汇处——敦根正路水步。
“敦根乡历史上曾建有一间敦根书院、三间书塾,尊师重教的传统由来已久……”村里的老人介绍道。信步于村内,荣庄李公祠、秀之李公祠等矗立乡里的祠堂、众多的庙宇,无不彰显着敦根乡人上善若水、奋发有为的精神。现存“敦根书院”残匾,正是敦根以“水”育人,尊教尚学之风的见证。
“敦根书院”残匾。
敦根书院曾是九江著名的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李楚生是清朝光绪己丑恩科乡试第八名举人,封奉直大夫,并赠文林郎,奉祀“敦根书院”。在李楚生的教导下,其子李麟符也学业有成,应试屡考屡中。当时乡人敬佩他的才学,常用“麟符考功”的励志故事激励敦根李氏后人要积极向上。另一边厢,朗朗的书声如流水潺潺,讲述着朱九江与李孟夔的故事,尊师重教的精神在敦根生香,润泽着村庄的文脉,细水流长。
李孟夔与朱次琦的故事壁画。
邂逅在地美学
让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香居溪水濂泉地,人在尧天舜日中。”这是清代时期,村内秀才李麟符所写的诗,由此可见,当时的敦根村四面由河涌环绕。发展至今,敦根村内有东西运河和九江涌交汇,还有敦根涌蜿蜒流过,形成典型的岭南水上村落。
水上南海,生生不息。如何做好“水”文章,为乡村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敦根有着自己的实践。
“开船咯!”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埠头坐上龙舟,沿着敦根涌缓缓向前,一幅幅精美的墙绘跃然眼前。一边悠闲的划桨欣赏百年古村婀娜多姿的风景,一边聆听“荣誉村长”陈荣彪的精彩解说,多角度地感受敦根的魅力。
近年,敦根社区结合“水上南海”发展战略,以水为脉,以水定地,打造南海首个水上村史馆,开展龙舟上的研学培训,以村史特色绘就水上乡村美丽画卷,讲好敦根水文故事,从而推动水润文兴,彰显生生不息的水人文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
陈荣彪正在开展龙舟讲堂,讲述敦根村历史。
龙舟穿过“南阳桥”,首先看到的是“敦根故事”墙绘,随后一幅上书“敦根起源”,一幅写着“敦根释义”的墙绘映入眼帘。敦乃青铜器之名,是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根则为根本、本源;再配上犁地播种的农耕画面,完美的诠释了敦根先辈端好自己的碗,装好自己的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朴素愿望。
再往后,敦根生菜的农业品牌历史、二月二扒龙舟风俗、结契文化、敦根正道、尊师重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项项具有敦根特色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以墙绘、雕塑等生动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犹如一座开放的水上村史馆,吸引旅游团前来观光。
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墙绘,将文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使单调的墙面“活”了起来,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当下越来越多乡村掀起了墙绘风潮,为何敦根能够成功出圈?
故事墙绘在敦根村随处可见,整条村已化作一个村史馆。
“每条村庄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通过深挖敦根的历史,用墙绘、雕塑、场景去表达本村鲜为人知、激励后进、尊师重道等历史故事,不仅让村民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同时也让乡村焕新颜,吸引更多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陈荣彪介绍道。
陈荣彪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敦根墙绘创作者。他表示,墙绘着力展现敦根与众不同的个性,包括敦根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通过美学赋能厚植乡村文化自信。
村民在龙舟上为参观人员讲解。
打造南海九江诗和远方
“水+文”实践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一域,是许多人心灵的归处。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直是南海探索的方向。
当前,南海区正大力推进“水上南海”发展战略,以“水”元素打通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推动城产人文融合高质量发展。九江明确,要以“党建引领、全民聚力、美学赋能”,打造九江乡村振兴的2.0版本,让“诗酒渔场 烟火九江”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结合区、镇战略和自身实际,敦根有了探索“水+文”的新实践。一方面,深挖“二月二龙抬头”“生菜文化”“老更文化”等特色文化,把村史“画”在河涌两旁,打造开放式的村史馆;另一方面,以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首创龙舟上的党课、龙舟上的研学、龙舟上的敦根乡村游,让龙舟文化以龙舟活体的方式融入水上南海。
九江镇敦根村村景。
文化与美学赋能不仅带来了环境提升,还带动了“美丽经济”,吸引带动乡贤回乡创业。这段时间,一位旅居香港的相亲正频繁往返于香港和九江,搬运其珍藏的几千张黑胶唱片。他计划在自家的院子里,开一家黑胶咖啡馆,与同好分享。此外,敦根也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集装箱营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当下,敦根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逐渐苏醒,通过因地制宜“发现美、创造美、培育美”,赋能乡村风貌提升,探索激活“美丽经济”;与此同时,讲好敦根水文故事,从而推动水润文兴,彰显生生不息的水人文力量。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佛山新闻网 王明晖
审校:何锦婷、杨荣燕、关雅文
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