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极端天气,做足准备防范风险是关键

南方都市报
+订阅

广东清明假期有连续性暴雨。4月5日,广州全市各区雷雨大风和暴雨预警均已生效,南沙区还发布了冰雹橙色预警,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清明时节,广东等地迎来的此轮“暴雨、强对流天气”,可谓来势汹汹、凶猛异常。

预报显示,4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广东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10毫米)。同时,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计4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广东中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广东中西部和北部等地的局地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另外,广东中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其中,广西东部和广东中西部等地的局地最大小时雨量大于50毫米,个别地方可达80毫米以上。

身处南国水乡,见惯了各色风雨雷暴天气,久经各种风雨考验、洗礼的广东人,对于此类“暴雨、强对流天气”,实际上早已见怪不怪。但是在局地“100~210毫米大暴雨”“10级以上雷暴大风”等强烈预警信息的警示下,尤其是“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多发”的大背景下,这种见怪不怪心理恐怕需要尽快调整。

经验常识一再反复告诫我们,见怪不怪,忽视风险,往往是酿成重大祸患的重要原因。过去也有过无数惨烈的经验教训,远如2021年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损失惨重,教训深刻;近如刚刚发生的“南昌3人被大风吹落坠楼身亡”事件——可谓是地地道道、成色十足的“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殷鉴不远,不能不慎重以待。

针对此前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后的相关报告便曾总结了这样的惨痛经验教训——“对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灾难面前没有充分发挥统一领导作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见事迟、行动慢,未有效组织开展灾前综合研判和社会动员,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的主动权;灾情信息报送存在迟报瞒报。”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针对此次新一轮广东等地的暴雨、强对流天气,无论是各级各地的各种相关部门,还是一般普通民众,都有必要做好准备和应对。日前广东省防总已经提出和强调的各种预案、对策,其中包括严格落实“三个联系”责任对接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更重要也更关键的或许还是,一种心理精神上的充分预期。具体而言,也就是,在极端“暴雨、强对流天气”到来之前,无论相关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升斗百姓,都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更不能仅凭以往经验“想当然”,而要提前真正“未雨绸缪”地做好、做足各种平时易于忽视的准备。

既提前做好各种“人财物”以及信息方面的准备,同时又充分做足心理精神上的充分准备和预期,“两手都要硬”,或许才能历经风雨见安澜,真正切实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文l张贵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