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广州|百年前豪华当铺,藏在闹市路中央

遇见广州
+订阅

03:05

 遇见广州|东平大押,时长共3分05秒

青翠竹影掩映古朴门楼,行至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处,一座碉楼矗立于三角形的路中岛,在闹市中辟出一方静谧天地。这里是广州少数被保留下来的古代当铺建筑实物,如今被打造成为东平典当博物馆。

东平大押入口。(陈小铁 摄)

广州的典当业于晚清至民国初期为盛,当时有400多家当铺林立广州城。东平大押是广州典当行业高度发展时期的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但随着历史变迁,旧式典当业逐渐没落,古当铺建筑渐渐消失。

东平大押老照片。(资料图片)

2010年,越秀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将东平大押打造成广东省首家典当行业博物馆,率先探索将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2018年下半年起至今,东平典当博物馆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闭馆升级改造,在调整升级展陈内容之余,将文化艺术体验、美学培育互动功能纳入,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

从上悬“东平大押”匾额的门楼穿过,迈入货仓楼,这里是典当博物馆的首层,复原了明末清初当铺的高柜台和典当的场景,也有文创衍生品的售卖和时下流行的集章盖章处。从一人宽的木质窄梯拾级而上,二层用图文和实物资料呈现广州的典当历史与典当文化。

东平大押一楼。(陈小铁 摄)

博物馆的第三层作为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常有国内当代艺术家和广府文化主题艺术展览在此轮展,第四层则作为文化交流互动空间,时有讲座、工作坊活动等在此举办。

最近,《记忆塑造》展览在东平大押展出,用实物和声光电技术陈设了艺术家陈文娟的泥塑、定格动画、绘画等作品,缝纫机、老电视、旧衣柜……艺术家将儿时的美好记忆串联起来重新塑造,试图在快节奏的当代唤醒人们回顾旧时温暖又惬意的记忆。

《记忆塑造》展览泥塑作品。(资料图片)

“东平大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广州典当历史展览馆,我们希望它既承载典当历史、岭南广府文化的传承,也能跳脱传统展览空间的定位,为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和艺术专业学生提供展现作品的平台。”广州市东平典当博物馆副馆长王莹莹说。“这是对老建筑活化的探索,也能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在车水马龙中走进博物馆,老建筑的历史感与当代艺术的时代感在同一个时空交织融合。时空交错,新旧接续,东平大押将历史与现代巧妙串起,这片闹市中的静土,以新的身份参与见证广州城的现在。

【采写】南方+记者 郑慧梓 钟晓宇

【剪辑】张晓晨

【统筹】冯艳丹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