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优秀社工微访谈|孙志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动群众共筑治安防线

长安政法
+订阅

2023年,在镇委、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爱心企业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各项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并涌现出一批热心公益的爱心企业和社会工作优秀人员。在2024年“岭南社工宣传周”期间,社协君将对部分2023年度优秀社工入选人员进行微访谈,并就访谈内容进行摘录,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对长安镇群防群治项目社工孙志峰进行了微访谈

主要服务经历

2013.8.8-2016.11.30,就职于东莞市蓝天关怀公益服务中心,驻点在上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长者领域。

2016.12.1-2017.2.28,就职于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点在长安培英小学,服务学校领域。

2017.4.17至今,就职于长安镇综合治理办群防群治项目,以“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方式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

2017年4月,孙志峰驻点综治办,负责群防群治项目工作。作为东莞市首个群防群治工作试点,可谓是毫无经验借鉴可言。为探索出适合本项目的发展之路,他遍览群书,寻求工作思路;他遍访名师,求赐金石良言;他走街逐巷,调研居民需求;他苦思冥想,创建工作机制。在其不懈努力下,他开始谋划全局,制定项目工作目标三步曲:初期目标是组建群防群治居民队伍,协助社区做好排查工作;中期目标是发展其他行业队伍,编织更大的治安防控网络;终期目标是全民参与群防群治,达到“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社会氛围。

通过前期与群众拉近距离,积累经验,他参考北京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海淀网友的做法,结合长安镇实际情况,孙志峰苦思冥想,废寝忘食,终于振笔疾书创立“一点二制三队四进”工作模式,并以此模式贯穿整个群防群治工作。项目的第二年,项目取得了“一降一增一扩充”的工作成效,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0%,居民上门与日俱增,志愿队伍持续扩充,一年时间达到了500人的规模。同时还开展了巡查活动208次,走访探访39次48户,各类宣传活动73场次。其中排查并上报隐患627条,协助矛盾纠纷调解12宗。

2020年借鉴于霄边群防群治服务点工作模式,在沙头南区设立沙头群防群治服务点,孙志峰在考察当地情况下,继续沿用霄边工作模式并对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工作方案上的修改,做到实事求是,对症下药。沙头南区在沙头群防群治服务点工作介入下,居住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在其任职期间,霄边和沙头社区的案件率明显下降,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提升。项目初步取得成效,工作也得到上级领导以及群众的认可,周边的兄弟镇街以及其他省市的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取经。

工作探索中,孙志峰在新形势下不断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在队伍发展壮大的同时,推出工作新发展路线,孵化了校园分队、环卫分队、快递分队、外卖分队、二手房东分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编织更大的群防群治网络,助力治安防控工作。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他带领项目在2018年荣获东莞市社会工作十周年“我喜爱的社会工作服务”、2020年被东莞市长安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最具活力志愿服务项目”。他个人也分别在2018年、2021年、2022年分别荣获镇“最美社工”、“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以及“镇十周年社工积极耕耘奖”。

接下来,群防群治项目将会在全镇性铺开,在各个社区设立服务点,孙志峰将继续以“一点二制三队四进”工作模式为基础,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孙志峰说他有信心做好,并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要求的群防群治,铸就带有“爱护家园,守护家园”性质的群防群治志愿队伍,助力建设美好长安。

获奖情况

2018年12月获得东莞市社会工作十周年“我最喜爱的社工项目”;

2018年12月获得长安镇“最美社工”;

2020年10月获最具活力志愿项目;

2020年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奖;

2021年3月长安镇社会工作十周年“积极贡献奖”

文章转自:长安社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