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叫老母亲去各办公室帮他收烟盒”。日前,网上一家长反映,孩子为收集“烟卡”,让其家长在工作之余帮忙收集烟盒。
近期,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玩具令人费解。起初像“咕卡”这类玩具还颇具童真趣味,自开始流行盘手串后,就愈发失控,先是萝卜刀让家长倍感担忧,如今又涌现新的玩具“烟卡”。
所谓“烟卡”,和以前流行的“啪叽”类似,还有学生称其为“呸呸卡”。就是用烟盒叠成卡片的形状,可以用来拍、砸、扇、弹等。这种游戏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流行,很多家长从小玩到大,不过现在学生的玩法更多,也触碰了家长和老师的底线。
学生为游戏捡烟盒,“烟卡”三个价位1—3元/个
4月1日晚,笔者在河源市源城区一小区内看到,三两个学生在小区花带旁正对不同香烟牌子的“烟卡”进行“啪叽”。
笔者问其从何处获得“烟卡”,一学生表示,在学校附近店铺可以购买,或从平时家里抽烟的长辈处获得烟盒。同时,另一同学告诉笔者,平日上学看到路边有,也会收集起来。
在源城区一小学校旁的文具店内,笔者询问有无“烟卡”售卖,老板拿出一整条烟盒,里面放满了各种香烟牌字的“烟卡”。
“店里就只有这些,1元/个,现在比较少人玩,便宜卖给你。”店主介绍,在去年“烟卡”风靡时,有三个价位1—3元/个。
源城区新风路一所小学旁边的文具店店主告诉笔者,店里很早就断货,但可以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某东、某宝、某多等电商品种样式多,还比较实惠。
面对学生沉迷“烟卡”的行为,家长如何看待?
4月2日,笔者走访了解到,家长对“烟卡”游戏持有不同看法。大多数家长表示担忧,认为这种游戏带有错误性引导,会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知识,刺激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应予以制止。
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认为,“烟卡”只是娱乐,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总比沉迷网络好。
“烟卡”的流行也引发了老师和学校的关注。源城区一小学老师告诉笔者,学校在上个学期就制止学生玩“烟卡”游戏,并要求全校各班制止学生携带“烟卡”进入校园。
“‘烟卡’上学期风靡一段时间,学校外小店也有各式‘烟卡’卖,不过这学期已没有出现。”源城区一小学班主任如是说。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烟卡”?“烟卡”到底该不该玩?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萝卜刀还是“烟卡”,大家抵制的根本原因都不在游戏本身,而是学生玩法。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告诉学生不同种类的“烟卡”没有价值高低,只是图案不同,没任何攀比意义。与其比谁的“烟卡”好,不如比拍卡的水平高更有意义。
“烟卡”本质上只是一个游戏,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孩子热衷“烟卡”游戏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快乐游戏,健康成长。该业内人士表示,“烟卡”游戏之所以流行,原因有两点。首先,其趣味性足,恰好迎合孩子天生“爱玩”天性。其次是从众心理,不少孩子看到同学们都在玩,出于好奇,也会参与其中。
专家建议,家长应善意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烟卡”游戏背后的危害,避免粗暴方式批评或惩罚孩子的行为。同时,家校应携手加强教育引导,通过主题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意识,远离不良游戏。
【文/图】张浩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