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比亚迪的船和新能源的出海军团

南方+ 记者

4月3日,小米SU7开启首批交付。自正式上市以来,小米汽车就频繁霸占热搜榜,线下门店更是掀起排队看车试驾热潮。

在小米SU7引起全民热议之前,比亚迪的一则动态早已刷屏车圈。

2024年春,比亚迪“EXPLORER NO.1”(开拓者1号)滚装船远渡重洋,先后到达欧洲的荷兰和德国港口,船上装载着5449新能源车。这艘“东方巨兽”给当地人带来的震撼,或许不亚于20世纪初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汽车。

比亚迪滚装船开拓者1号。官网图

比亚迪滚装船开拓者1号。官网图

在荷兰卸货后两天,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向匈牙利首批车主成功交付 BYD ATTO 3车型。除了开店,比亚迪还将在当地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这也是他们在欧洲的第一家乘用车整车工厂。

巧合的是,1901年,两辆由美国生产的Oldsmobile牌汽车经香港进口到上海租界,车辆的所有者正是匈牙利商人Leinz,他在无意间翻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开篇。

一百多年前,Leinz为中国带来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如今王传福则为欧洲带去了汽车工业最前沿的新能源车,珠三角的其他车企也纷纷选择出海。

历史的偶然总是如此有趣,以至于后来的人总乐于在各种巧合中,去寻找新时代开启的那些蛛丝马迹。

造车的三个“剧本”

开拓者1号的始发地深圳,去年刚刚接棒上海、西安,首次登顶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这得益于比亚迪的崛起。

2023年下半年比亚迪高歌猛进,月销量一度高达34万辆,年产销量均突破了300万辆,带动深圳以年产173万辆的绝对优势登顶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榜首。

“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在今年春节后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王传福说。

王传福向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交付仰望U8。官网图

王传福向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交付仰望U8。官网图

回望比亚迪的发展历史,王传福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最会做“选择题”的人之一。根据他的“剧本”记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辞职创业到2003年转型造车,再到全面转向新能源战略,王传福几乎每次都能找到那个正确答案。

如今,他的每一个决定几乎都会让汽车市场掀起波澜甚至引发地震,以成本控制见长的比亚迪,领跑新能源的“内卷”之战。

在珠三角地区,另一个抽到新能源造车“剧本”的人叫何小鹏。十年前,他把UC优视卖给了阿里,43.5亿美元的收购价让他在37岁的年纪实现了财富自由。坐在阿里的办公桌上,迷茫的何小鹏急需一个新的人生支点。

埃隆·马斯克对特斯拉专利进行开源,何小鹏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会,从广汽、上汽、宝马、兰博基尼等车企找来了有志创业的工程师,在一台雷克萨斯的SUV车身上测试着“三电一屏”,成立不到半年就鼓捣出路试车。

2015年,小鹏汽车创始团队基于雷克萨斯打造的路试原型车。资料图片

2015年,小鹏汽车创始团队基于雷克萨斯打造的路试原型车。资料图片

当年在广州穿街过巷进行路试的“电动凌志”成为小鹏汽车的原型车,十年之间,小鹏推出了轿跑、SUV以及MPV多款车型,与蔚来、理想并称“蔚小理”,一同领跑造车新势力。

至于广汽埃安,拿到的是类似“二代创业”的“剧本”。埃安源自2017年成立的广汽新能源,自我定位就是从“1”开始的,即一开始就站在了广汽集团自主板块的高起点上。

经过几年车型迭代后,广汽新能源先后推出了Aion S、Aion LX、Aion V等高性价比车型,抢占网约车B端市场的同时,也收获了大批个人用户。

2020年底时机成熟,广汽宣布埃安品牌独立,并推出爆款车型Aion Y,宣告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去年,埃安销量超过48万辆创新高,品牌累计产销突破百万。

为了在汽车工业上弯道超车,15年前我国开始实施“十城千辆”工程,并从2010年开始对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进行试点,三年后正式出台全国统一的补贴标准。

2023年10月,埃安昊铂推出百万级别超跑昊铂SSR。龚名扬摄

2023年10月,埃安昊铂推出百万级别超跑昊铂SSR。龚名扬摄

累计超过1500亿元的投入,培养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群雄逐鹿。无论是比亚迪、小鹏、还是埃安,其发展都受惠于政策,并在珠三角的产业沃土上成长,经受了补贴退坡的考验。

他们是新时代的开启者,挥舞着铁锤努力打破世界汽车产业的旧秩序。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奋图强的缩影,也彰显着珠三角的雄心。

广东,两座“第一城”

时间回到1997年,在广州的黄村机场,停了近万辆卖不出去的标致505汽车,生产这些车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广州标致。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全国领先,但主要还是依靠轻工业、食品、小家电,并无整车工业和造车经验。为了破局,广州在1985年成功引进了法国车企标致,合资成立广州标致,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二个合资项目。

丰富的车型,豪华的配置,让标致在中国一度独领风骚,1991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6%。好景不长,由于法国人只想通过进口配件赚取高额利润而不愿提高国产化率,高昂的配件价格导致广州标致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高企。

最终要求整车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的新政策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作为当年中央“三大三小”重点布局的广州标致汽车,在经历辉煌后迅速破败濒临破产,在1997年,广州标致在年销量不足1000台、累计亏损额29亿元的局面下走向了“破败”。彼时,国内也出现了广东“只会做些小生意,不会搞大工业,更不会做汽车”的声音,珠三角的汽车工业迎来了“至暗时刻”。

广州本田成立。资料图片

广州本田成立。资料图片

但是,广州顶住了压力。1998年7月1日,重组后的广州本田成立并于次年正式投产,2000年实现盈利,本田雅阁更是“一战封神”,连续19个月位列中高级轿车市场销量第一。2003年,东风和日产全面合资并落户花都;2004年广汽丰田成立,产能迅速攀升,凯美瑞成为继本田雅阁后的又一爆款车型。

广州汽车工业通过与日系车的合资实现成功转型,2006年广州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汽车成为广州经济第一支柱。

无论是与法国人的合作,还是与日系车企的共同成就,合资始终都不是目标,而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必经阶段,珠三角的雄心依然在汽车产业自主发展本身。

经典车型广本雅阁。资料图片

经典车型广本雅阁。资料图片

2020年,广东已经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6家,产业链覆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而且形成了广州花都、番禺、南沙以及深圳坪山等高度集聚产业园区。

彼时,珠三角的汽车工业“过于依赖合资企业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但依托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跨行业融合,广东还是赶上了汽车产业换挡发展的红利。

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翻一番,加上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飞跃表现,让珠三角同时拥有两座“第一城”。这一年,广东汽车产量为519.19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53.18万辆,双双居全国第一。

至此,广东汽车产业的广深“双核”格局正式形成。

“链”上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坐拥两座“第一城”,广东要在新能源汽车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克服产业链相对薄弱的问题。

长三角是新能源车的另一个重点生产区域,上海可以为新能源车提供芯片、软件,江苏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浙江宁波能够提供先进的一体化压铸机……各种超级工厂、智慧工厂能够实现整车自动化装配。

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形成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为长三角带来了344.6万辆新能源车的年产量。

长三角标杆车型极氪001FR。龚名扬摄

长三角标杆车型极氪001FR。龚名扬摄

业内认为,尽管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来看广东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和零部件产值方面,长三角比珠三角更为发达。

产业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广东汽车产业链的首要问题。2022年,广东汽车产业“整零比”为 1:0.78,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1:1.7。

2023年全国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中广东只有10家,最高排名的广汽零部件仅位居第6,而浙江有18家、上海和江苏均有10家。与长三角地区拥有较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产业相比,珠三角地区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

广汽埃安自研的集成电驱。龚名扬摄

广汽埃安自研的集成电驱。龚名扬摄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大多布局在长三角,广东零部件合资企业以日系为主,基本是加工制造业务,研发投入不足;动力系统、底盘控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车用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对外依存度较高。

为此,2022年9月《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提出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是全球唯一一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龚名扬摄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是全球唯一一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龚名扬摄

具有传统汽车产业底蕴的广州正在加强产业链升级。在智能汽车芯片领域,广汽与粤芯半导体互为投资方,联合研发并推动芯片一体化供应链建设。得益于广汽埃安的带动,超过40家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项目落地番禺,基本建立了“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而在全球唯一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超级链主比亚迪带动下,深圳涌现出航盛电子、比克电池、汇川技术、科利达、大地和电机、贝特瑞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核心材料企业。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官网图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官网图

深圳也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政策,增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培育构建现代汽车产业体系、提升汽车产业先进制造能级、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升,汽车产业链核心配件加速重构,原本汽车配件技术壁垒正在瓦解,这对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珠三角是利好。

奔赴星辰大海

2024年初,随着雷军带着小米SU7杀入市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内卷”正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珠三角车企正携同新能源产业链进军海外,开辟新航线。

小米汽车线下门店人气爆棚。龚名扬摄

小米汽车线下门店人气爆棚。龚名扬摄

2023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达到491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数量大幅提升至120.3万辆,比亚迪以24万辆排名第二位。

“地缘化问题需要汽车公司选择‘出海+本地化’的战略路径,在欧洲、南美洲和中东等市场,比亚迪与其他中国汽车公司都需要将技术和本地化战略结合在一起,通过海外建厂形成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在3月27日举行的投资人沟通会上,王传福对目前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3月26日,泰国第45届曼谷国际车展,比亚迪首次在海外展出了其全品牌车型。官网图

3月26日,泰国第45届曼谷国际车展,比亚迪首次在海外展出了其全品牌车型。官网图

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泰国工厂已奠基,巴西、匈牙利两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也在计划建设中。在开拓者1号首航顺利结束后,比亚迪的“造船计划”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3月29日,比亚迪在江苏举行了比亚迪9200车位汽车滚装运输船的开工仪式,首次装载比亚迪船用箱式电池组。未来两年内,比亚迪计划陆续投入7艘滚装船进行运营。今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目标为50万辆,2025年100万辆,未来三年要翻两番。

2023年9月,比亚迪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产品发布会现场。官网图

2023年9月,比亚迪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产品发布会现场。官网图

与此同时,深圳也于近日印发《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从增加本地汽车制造厂出口车型产量、提升汽车出口运输保障能力、增强汽车出口配套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24条具体举措,抢抓汽车出口发展机遇,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除了比亚迪外,广州的两家新能源车企也在向海外市场发起冲刺。

早在2020年,小鹏就已经通过整车出口的方式尝试出海。2023年小鹏汽车累计出口达3261辆,占总销量2.3%,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小鹏汽车宣布正式进入德国市场。官网图

小鹏汽车宣布正式进入德国市场。官网图

何小鹏将2024年定义为“小鹏国际化V2.0的第一年”。3月28日,小鹏汽车宣布正式进入德国市场,并向德国市场推出了G9和P7两款上市版车型。小鹏计划在欧洲、东盟、中东、拉美、大洋洲等区域布局核心市场、深化产品的智能化优势、加强产品的本地化适配,探索全球化新路径。

2023年,首批百台AION Y Plus登船启航前往泰国。资料图片

2023年,首批百台AION Y Plus登船启航前往泰国。资料图片

广汽集团则在去年发布了“1551”国际化战略,以“1”个2030年挑战50万的目标为引领,重点在欧洲、亚太、独联体、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5”大市场版图上稳固立足。今年1月,广汽埃安泰国工厂项目在泰国罗勇府罗勇工业园正式开工,这也是广汽埃安首个海外生产基地。

回顾全球汽车产业强国的发展历程,都是以大批量出口为起点,逐渐搭建起集零部件和整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品牌运营为一体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复杂多变,区域市场合规问题、地缘政治风险、本地市场保护机制等,都是珠三角车企必须面对的考验。

【撰文】南方+记者 龚名扬

【策划】何山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