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户自产自销,到蛇皮袋包装散装售卖,再到如今的精美礼盒走进商超、链上电商,五华菩米正一步步走出大山,有了品牌,涨了身价。
何为菩米?是以稻谷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和干燥等一系列水热处理后,再经常规碾米工序得到的一种主食类大米,是五华当地家喻户晓的农特产品。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从稻谷到菩米,五华县通过优选品种、科学种植、高效加工等方式,打造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县年产菩米达1600多吨,不断提升农民的收益,串起菩米产业链。
如何进一步提升五华菩米产业、塑造五华菩米优质品牌?3月31日,五华举行菩米产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研讨推介会,来自医药、科研、农业、营养、餐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田间与车间,共话菩米古今、论技术集成、谋长效发展。
话菩米古今
五华菩米年产量1600多吨
3月31日上午,梅州·澳门未来中心农村电商产业园米饭飘香。五华县菩米产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研讨推介会在这里进行,会前,与会人员现场品尝了菩米。
吃了才能“稻”出一二。在大厅里,热腾腾的菩米饭、菩米粥出锅,工作人员将它们分装在碗里,给专家们品鉴。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研究室主任邓媛元是营养专家,她端起一碗菩米饭,先是闻气味,紧接着观察米粒的外观,然后挖一小勺,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这是用什么品种的米煮出来的?”“出饭率有多高?”“蒸煮用了多长时间?”邓媛元一边品尝一边询问。
作为五华本地人的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李伟锋,吃了一口菩米饭后便和身边的专家介绍起来,“这是小时候的味道,我们从小就吃这种米,耐饱又有营养。”
菩米是客家祖先南迁时为了防止水土不服而制作的一种米。据《五华县志》记载:该县的安流、梅林、棉洋、华阳、龙村、周江、潭下、长布等镇均有制作和食用菩米的传统习惯。
有“五华粮仓”之称的潭下镇,当地农户都掌握了一手传统菩米加工制作的工艺,去年全镇菩米产量约50万斤,创造产值约250万元。
水稻种植户颜国陆有着多年的菩米制作经验。“我们爱吃菩米,家家户户都会做菩米,近几年菩米销量逐年提高,今年准备了30多亩田,用来种制造菩米的稻谷。”颜国陆说。
作为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广东省产粮大县,至2023年底,五华县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7.72万亩,总产33.64万吨,这为菩米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据五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从事菩米加工、销售的企业或个体户共有12家,现有“客来客往”“琴江菩米”“忆客都”等7个商标,菩米年产量达1600多吨。
近年来,五华县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电商中心为载体,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开展合作推广、产销衔接,推动五华菩米等土特农产品走出山门、“融湾入海”。
当前,五华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做好“土特产”文章为抓手,加大菩米产业挖潜力度,不断提高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全力擦亮“五华菩米”名片,助推“百千万工程”。
论技术集成
藏粮于技打造优质系列产品
笔者了解到,五华县菩米种植和发展虽然较早,制作工序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过去标准不一,呈现“小散乱”。
针对这一问题,早在2017年,潭下镇已在全镇各村推广菩米产业,引进梅州新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梅州客来客往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来客往”)专门收购传统手工制作的菩米,同时孕育本土电商企业,为农户打开了销路,初步建成“潭下菩米”品牌。
近两年来,潭下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菩米生产企业,把菩米产业纳入“一村一品”项目,建立起“农户种植水稻+加工厂收购稻米和农户菩米初加工+电商促销售”的方式。
位于潭下镇品畲村的菩米加工基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一排高耸的全套菩米加工设备正在作业,基地采用机械化、智能化的运作方式统一加工,让菩米品质稳定有保障。
此外,客来客往建有100多亩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中心,拥有蒸谷、烘干、碾米、色选、打包等工序的菩米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到3600吨。这是广东首家获得菩米生产SC认证的企业。
“我们将力量主要投入在菩米的产品研发、成份检测、生产工艺标准化上,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挖掘菩米文化、行业需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客来客往经理周汉坤说。
同样拥有整套菩米生产线设备并获得SC认证的企业还有五华县大昌粮贸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大昌粮贸”),该企业也是五华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
笔者驱车前往河东工业园,丝苗米产业园建设已基本完工,新厂房拔地而起。厂房内的现代化大米加工及深加工生产线正在运行,稻谷源源不断地被加工成大米。
大昌粮贸相关负责人张元杰告诉笔者,立足龙头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将集丝苗米收购、烘干、仓储、加工、销售、贸易等功能于一体,为擦亮“五华菩米”品牌打下基础。目前,大昌粮贸日加工、日包装达到700吨的规模,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多次邀请五华各地制作传统菩米的老前辈、老专家到厂里指导。”张元杰说,企业投入资金建设一块近万平方米的天然晒场,添置两条国内先进的全智能化稻米加工生产线、两条全自动包装线,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工业化生产打造出传统优质的五华菩米系列产品,并获得市场的好评。
谋长效发展
建立菩米产业政企研合作机制
研讨会现场,梅州·澳门未来中心农村电商产业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分别从菩米营养价值、种植品质、产业标准化、延长“菩米+”产业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当前,消费者对大米的需求已从追求外观、质量,逐步转向追求营养健康及功能性。据悉,富硒米、控糖米、营养强化米等功能性大米的市场份额正逐年递增。
为此,现场不少专家均提及了菩米的营养价值,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研究表明,菩米属于低血糖指数食物,并具有类似于膳食纤维的作用,其抗性淀粉产生的热量也大为减少,是低能量或无能量产生食品。”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研究生阮俊梅指出,低血糖指数值的菩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仍有很大空间。
阮俊梅建议,菩米相关产品除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管理,还可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和肥胖者的膳食管理,甚至扩展至正常人的膳食管理、体重管理及食欲研究等领域。
随着研讨会的深入,气氛更加轻松,发言更加踊跃。
本地菩米企业表达出将五华菩米做大做强的信心。“这是非常强烈的信号,政府重视,专家指导,我们企业就更有干劲。”周汉坤很是振奋。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菩米品牌建设与推广,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具有‘五华菩米’符号、独具五华特色和底蕴的品牌集群,提升品牌价值。”周汉坤说,同时注重提升菩米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促进菩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广东丰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深度参与五华菩米的产业发展,助力菩米产业提质增效。“除了传统的种植和销售,我们将开发菩米的深加工产品,如菩米酒、菩米茶、菩米糕点等,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拓宽菩米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该企业负责人说。
为了加大科研力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三方签订《菩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开展菩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和布局、菩米产业科技支撑和联合攻关、菩米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五华菩米品牌打造和人才培育,带动全县菩米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天下午,五华县结合中超主场赛事,开展“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邀请各地球迷来五华“看中超,尝五华菩米美食”,以一场别开生面、色香味俱全的菩米宴喜迎各地球迷。
菩米鲍鱼粥、腊味菩米卷、菩米酿猪肚、炒菩米粉、菩米酿粄、菩米饺、菩米丸、菩米寿司……50多种以五华菩米为原材料的各式美食,加深了现场群众对五华菩米这一“土特产”的认识,让市民球迷们“食”指大动。
“没想到,五华菩米也能做出这么多花样,新奇的吃法让我眼前一亮。”五华本地市民陈先生说,五华菩米是当地的特产,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家乡的味道”,期待深挖拓展五华菩米价值,助其闯出更大的市场。
■声音
广州军区总医院原院长刘坚: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自2018年接触五华菩米以来,刘坚对菩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他于2022年3月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蒸谷米对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的文章,指出菩米与同种白米相比,蛋白质含量约增加15%,脂肪含量提高1到2倍,维生素B1、B2的含量提高3到4倍,矿物质总含量也高于原米。
“与普通白米相比,菩米的糖分大大减少,以菩米为主食,适用于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的要求。”刘坚指出,五华菩米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针对当前五华菩米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推广,刘坚建议,五华要提升总结菩米概念,讲好用好菩米特色,制定推广菩米标准。他强调,在菩米生产工艺方面,要注重保留传统工艺,遵循古法,同时也要引入现代化设备,让菩米的生产变得更加高效高产,推动菩米全产业链发展。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李伟锋:
为五华菩米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五华菩米这一地方特色产业,将开展水稻适宜品种、标准化种植、菩米加工工艺、菩米新产品开发、品牌认证等联合科研攻关、成果集成与转化示范,为五华菩米产业提供科技支撑。”李伟锋说,计划在五华进行适宜性试验,争取筛选出2至3个最适宜五华种植和菩米加工的水稻良种,做好五华菩米种业“芯片”。
如何通过延链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李伟锋指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力量,协同本地加工、餐饮企业,加大对菩米新产品的开发,加强政、研、企深度合作,推动五华菩米产业从农产品向食品延伸。
“当前还未有五华菩米标准,这是很关键的。”李伟锋建议制定颁布五华菩米标准,加强五华菩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粤字号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强化五华菩米产业权威性、科学性,打造知名区域品牌。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研究室主任、营养专家邓媛元:
拓展菩米营养健康市场
深耕于粮油加工与营养健康食品,从前段的原料品质分析和营养健康价值挖掘,到中游关键加工技术的突破,再到后端多元化产品设计,这是邓媛元与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链。根据研究,邓媛元建议,五华菩米可为营养食品原料,拓展该产品在营养健康食品市场。
邓媛元给出五点发展思路,一是挖掘菩米的营养健康价值,引导科学消费,可为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二是筛选菩米加工专用的籼稻品种,以功能性、食味口感为导向制定原料标准。三是突破菩米品质加工关键技术,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升浸泡、气蒸、干燥、冷却等关键工艺环节。四是开展菩米精深加工,研发多元化菩米产品,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开发功能性菩米食品,不同场景适配的菩米产品。五是打造菩米区域品牌,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做深做透上下游一体化。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曾文敏 曾晓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