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3月23日,农历二月十四,正是东坡迁居白鹤峰927周年的日子。在白鹤峰上原址重修的东坡祠景区,重现当年的热闹,一场集文艺表演和专题研讨会的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惠州人民聚集于此,回顾东坡卜居白鹤峰新居的历程,阐释东坡寓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用自己的方式凭吊东坡。
东坡寓惠千日,影响惠州千年。近年来,惠州持续擦亮东坡文化品牌,强化苏迹修复保护与加强东坡文化标志性设施建设,重新打造了东坡祠景区(含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合江楼、西湖东坡文化主题馆等一批东坡文化主题场馆,让市民游客追忆东坡先生有迹可循。
与此同时,惠州巧借东坡先生之名,以东坡文化为主题举办各级文旅活动赛事——从东坡文化节、岭南东坡人文论坛、东坡粉丝大会暨东坡文化旅游周,到东坡荔枝文化节、惠州马拉松,惠州东坡文化IP初见雏形,为城市形象传播赋能加码。
未来,惠州如何推动东坡深厚文化底蕴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第二届东坡粉丝大会暨2024东坡文化旅游周活动,促进文旅商娱消费。讲好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惠州历史名人故事,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
成果
惠州东坡文化IP初见雏形
九百多年来,世界级名人苏东坡的热度从未削减。在岭南惠州,苏轼曾经的寓居之地和功业之所,“东坡”已然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惠州人民不断赓续东坡文脉,将东坡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探寻东坡文化IP的“惠州表达”。
在东坡迁居白鹤峰927周年的日子,除了白鹤峰的东坡祠景区,惠州市博物馆同样活跃——“千年东坡·万象鹅城”惠州东坡文化大讲堂第一讲正式开讲,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清泉以《漫谈苏轼的老师和学生》为主题,以第一手文献资料为依据,将苏轼稀松平常却温暖动人的师生交往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看到千古文豪的另一面。
“人见人爱的苏东坡,是最有人缘、最具人民性的古人,贬谪惠州后仍保持着爱民初心,持续关注惠州乃至岭南地区的地方建设。惠州能与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发生如此紧密的联系,乃惠州之大幸。”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赵冬梅说。
跨越千年,东坡先生依旧绵泽惠州。这些年来,从东坡文化节、岭南东坡人文论坛、东坡粉丝大会暨东坡文化旅游周,到东坡荔枝文化节、惠州马拉松……由东坡衍生出的文旅活动层出不穷,有东坡之名加持的群体赛事被注入文化灵魂,且“自带流量”。
畅跑山海惠州,尽享东坡文化。3月17日火爆出圈的惠州首届马拉松,被誉为最有文化味的马拉松。从东江公园、大云寺,到惠州西湖,再到东新桥、合江楼、东坡祠,近1.2万名跑友在奔跑中追寻东坡足迹,感受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以及“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惬意。
事实上,惠州马拉松的“东坡味”远不止于此,有参赛选手身穿汉服cosplay东坡,惠州歌舞剧院的演员们献唱东坡诗词《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宾馆端出“东坡家宴”供选手品尝,完赛奖牌有东坡剪影,将东坡文化的氛围全面拉满,为惠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上大分”。
行走惠州,东坡遗迹“俯拾皆是”,最著名的当数惠州西湖和东坡祠景区,这里因此成为惠州传承东坡文化、擦亮东坡寓惠文化名片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惠州持续强化苏迹修复保护与加强东坡文化标志性设施建设,游客不断。在东坡祠景区,惠州重新打造了东坡祠和东坡纪念馆;在惠州西湖,东坡文化主题馆重新开门迎客。
“东坡祠历经900多年,恢复了林婆酒肆、翟夫子舍、德有邻堂、思无邪斋、迟苏阁、松风亭、三贤祠等10多处历史景观建筑,建筑景观不断丰富,成为东坡寓惠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惠州文化史上最具标志意义的建筑之一。”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钟雪平说。
瓶颈
“苏迹”活化利用有待提升
周末及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来到东坡祠景区参观,或抵达惠州西湖信步闲游,或登临合江楼伫立远眺,在自然美景与东坡文化的交融中探寻东坡遗韵,各得其乐。
因为东坡寓惠,全国各地的游客奔赴而来。钟雪平介绍,全国各地观众纷至沓来、观瞻游览,2023年,惠州东坡祠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研学活动40多场,举办各类活动约200场次,接待讲解1200多次。
这是今人对东坡的怀念,更是东坡文化在惠州的另一种延续。稍显遗憾的是,惠州对东坡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在展陈细节和传播方式上有待提升。
“我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希望东坡主题讲座在内容上更聚焦惠州,能听到更多关于东坡与惠州的故事。”聆听了惠州东坡文化大讲堂第一讲的“苏粉”游女士说,东坡在惠州留下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大多关于惠州的山水、人物、风土人情,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让更多惠州人知晓。
近日,来自深圳的游客带着孩子走进东坡祠景区,深入了解苏东坡和惠州的渊源。孩子在东坡纪念馆一楼展厅电子设备参与诗词互动时,发现关于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一题的答案有误,系统显示答案为“殷勤昨夜三更雨,身如不系之舟”,其实正确答案应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惠州市博物馆已联系厂家对程序及答案进行调整更正。4月1日下午,记者致电惠州市博物馆了解到,该电子设备目前还未完成调整,游客无法正常使用。
市民张先生发帖评论道,东坡祠景区是惠州总投资约5.3亿元打造的文化地标,也是目前全国少有可以考证的东坡自建房,对于惠州而言意义非凡,出现上述失误实属不该。
作为国内“苏迹”留存最多的城市之一,惠州对于“苏迹”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还远远不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今年惠州市两会上,民建惠州市委会《关于把惠州苏东坡祠营建为岭南苏轼学术研究中心的建议》指出,惠州对东坡遗迹的保护规划不够健全、活化利用不够,除东坡祠、六如亭、朝云墓外,多数“苏迹”未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对东坡寓惠文化的学术研究尤显不足,特别是如何重新评价苏轼寓惠著作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地位这一重要课题。
无独有偶,来自惠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建议也提到,惠州对东坡文化IP的活化利用尚不充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城市的东坡印记不明显,“东坡路”没有任何东坡元素,原东坡公园被易名为桥东文体公园,东坡寓惠重要居所原嘉祐寺急需修缮等,许多与东坡寓惠诗词及轶事典故相对应的人文景观逐渐湮没于历史中。
该建议还指出,惠州现有苏迹景点的文旅融合度不高,大都以简单的静态呈现为主,业态植入不足,再加上单个景点体量小、分布零散,叠加效应不明显,至今难以形成留住游客的中心集聚区。
突破
让东坡寓惠文化可观可感可知
时至今日,东坡文化依然能满足当代人的精神追求,而且拥有巨大的名人效应和话题流量。让东坡寓惠文化走出书本、走出殿堂,让东坡文化可观、可感、可知,助力文旅产业突出重围,惠州正当其时。
利用东坡之名推介城市文旅资源、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惠州要苦练内功,深入挖掘“东坡寓惠”特色文化内涵,打造高品质文旅供给,提供优质文旅体验,让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东坡之“形”,更有东坡之“实”,推动东坡文化真正“活”起来。
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看来,惠州的东坡文物和文化遗产很丰富,加强传承发展,首先要做好东坡文化遗迹和文物的保护,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东坡文化遗产和文物的研究,最后是开发更多文化产品,面向世界讲好东坡故事。
当前,国家文物局正在推进建设“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以东坡人生阶段为脉络,赋予城市主题定位,串联东坡行经城市,其中对惠州的主题定位是“流连东粤,德泽南岭”。
这是惠州保护利用东坡遗迹、丰富东坡寓惠文化内涵和打造东坡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重要契机。参与“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设计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章巍认为,惠州在活化利用苏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要以文物为主体,在阐释近千年前东坡的行迹时要注重真实性和系统性,在最大程度上真实还原东坡当年的行迹,尤其是罗浮山景区可重塑东坡当年的游历路线,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东坡行旅”打卡体验。
民建惠州市委会建议,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东坡文化资源,恢复栖禅寺和罗浮道院,充实东坡元素,完善东坡游径,将惠州西湖和惠州东坡祠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苏粉”的打卡地。
在活化东坡遗迹方面,惠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也提出了建议:在东江边设立“东坡码头”、复原钓矶石景点,修缮活化原嘉祐寺,用活合江楼等。
寓居惠州两年又八个月的时间里,东坡迎来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饱览惠州风物后写就587篇诗词文赋,数量仅次于其在黄州的750多篇,这是一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文化高山”,有掘之不尽的文旅宝藏,遗憾的是知之者甚少。
“苏粉”游女士建议,惠州不妨举办东坡寓惠诗词大会、东坡寓惠诗词书写比赛、东坡寓惠故事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带动全民重温东坡寓惠诗词之美,感受东坡寓惠之趣,进一步充盈群众精神生活,涵养城市气质。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东坡是惠州最大的文化IP,如何让东坡寓惠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开发东坡文创产品、打造东坡文创集市显得尤为关键。当越来越多东坡寓惠文创产品开发出来,被游客买下来、带回家,东坡文化和城市生活将逐渐融为一体。
【文字】南方+记者 糜朝霞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王昌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