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通车!惠阳临深片区发展加速

南方+ 记者

4月1日上午9时,让惠阳人翘首期盼的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正式通车,这是一条联通深莞惠、加速融深融湾的产业路,也是惠阳首条城市快速路。它连接了惠阳区的秋长街道和新圩镇两个临深镇街,将车程缩短至15分钟左右;串起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为惠阳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临深片区带来新速度,将极大提升临深片区的出行效率,促进惠州与深圳、东莞之间资源要素的高速高效流动。

01:17

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正式通车

眼下,惠阳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加速畅通融深融湾通道,通过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拉近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时空距离,全面融入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加快打造深莞惠协同发展“桥头堡”。

提升临深片区出行效率

两个临深镇街15分钟畅达

从空中俯瞰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蜿蜒向前的道路犹如一条巨龙,载着资金、物流、人才等发展要素,在惠阳临深片区“腾飞”。

这条全长16.879km的道路,全程不设红绿灯,主路为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辅路为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经历三年多的建设在4月1日正式开通。

开通当日已有不少车辆抢先体验,根据实测,从起始口惠阳区秋长街道岭湖村到位于新圩镇欠口村的终点新清大道、G228交叉口,开车时长约在15分钟左右,比以往至少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的两端正是惠阳区的两个临深镇街,一端为秋长街道,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龙田街道接壤,是承担起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重任的“临深发展主城区”。另一头位于新圩镇,为深圳、东莞、惠州三地交会地带,西邻东莞市清溪镇,南接深圳市坪地街道,正瞄准做大做强中心镇,发展成为惠阳区副中心城市目标。

道路的开通进一步拉近惠阳与周边地区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加速了惠阳深莞惠协同发展“桥头堡”的步伐。

这条道路是深莞惠红色干线的一部分。深莞惠红色干线建设是省重点项目,也是惠州“丰”字交通规划中“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的“横四线”,于2020年动工,是该路网规划中第一个动工的项目。项目将贯穿惠阳沙田、淡水、秋长、新圩4个镇街,对接深汕、惠大、惠盐、博深4条高速公路,并串联多个园区平台,提高惠阳南部地区的交通通行能力,是一条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经济走廊。

织密融深融湾通道网

铺就产业发展快车道

道路通,百业兴。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的畅通,让旁边正在建设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更具发展活力。

部分已入驻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各家拿地的企业跃跃欲试准备动工或入驻,对在这里发展更加有信心了。”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产业运营经理张梓暄说。

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是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重要组团。截至去年底,一期已引进81家企业,预计达产后产值26.75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有37家企业实现投产;二期引进25家企业,预计达产后产值9.57亿元。

而位于道路另一头的企业广东长华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盘算未来。

“没开通之前,以前每天取货送货,从那边工厂到这边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现在可以减少到半个小时左右。”广东长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进华说,企业有许多供应商和客户在深圳和东莞,通车后不仅让物流更加便利,对于后续吸引人才也更加有利。

如今惠阳正举全区之力加快临深片区产业发展,认识到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计划通过优化重点区域功能布局、织密高效互联交通网络、强化产业互嵌协同发展,在更深层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在更广领域开展区域合作,全力建设融深融湾重要门户。

在交通规划上,根据惠阳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惠阳将编制全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全力配合惠州机场建设千万级干线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强化大湾区东部门户枢纽地位。支持深汕高铁建设,配合做好深惠城际前期工作,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面落实“丰”字交通战略,启动新深惠快速路建设,配合惠霞高速、惠坪高速建设,推动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将军东路二期、新清大道建成通车。加快新龙大道、新南大道、X886线等对接深莞道路前期工作,推进皇后大道、良湖大道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车10条市政道路,提升区域衔接能力。

【文字】南方日报记者 蓝单 通讯员 陈丹娜

【图片】惠阳融媒

【视频】惠阳区公路事务中心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