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英歌表演再掀争议:可以模仿,更要尊重 | 艺见

南方+ 记者

00:39

“山寨”英歌表演再掀争议:可以模仿,更要尊重 | 艺见

日前,春节期间在全国“火出圈”的英歌再起风波。一则来自沈阳某商业广场“潮汕英歌舞 非遗美食节”的英歌短视频,却由于“山寨表演”而在各大平台引起网友吐槽。

“山寨”英歌舞↑↑↑

“山寨”英歌舞↑↑↑

真正的英歌舞↑↑↑

真正的英歌舞↑↑↑

从千里之外的岭南来到东北,潮汕英歌的出演本是沈阳民众的一件喜事。然而,与潮汕地区刚劲、雄浑的演出不同,视频里的表演队伍仅仅头戴脸谱面具,没有上妆,有气无力、阴柔怪异的舞蹈动作也备受网民批评。

“把我看无语了!”现场观众难掩失望之情。为了观看这次表演,有网友专程驱车40分钟来到现场直播,“结果太糊弄事了,浪费感情”。还有网友指出,商场官宣使用了“普宁南山英歌舞”的表演视频,存在虚假宣传误导顾客之嫌。

针对这场沈阳登台的表演,有英歌传承人根据视频分析,“锣鼓没有、步法没有、吼声也没有”,而且动作和套路也都不对。“说白了,只是带有英歌元素的舞蹈而已。”他也坦言,对于那些初次接触英歌的观众而言,很难辨别出表演的真伪。

英歌无疑是近年岭南非遗的新晋“人气王”。不过,围绕英歌的是非同样有增无减。就在不久前,潮汕英歌队在酒吧进行商演的做法就引来不少非议。不少网友直言,非遗不能过度商业化,“过度消费会变了味道”

“山寨英歌”表演的争议同样层出不穷。今年2月,深圳一场由街舞艺术团表演的英歌街舞节目,也因有英歌之名、而无英歌之“魂”而引起观众不满。“可以模仿,但是需要尊重。”不少网民都发出了共同的呼声。

对此,立方律师事务所文化遗产公益法律中心主任、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邓尧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法》要求,“尊重其形式和内涵”是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原则,而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遗则在禁止之列

按照联合国《非遗公约》的精神,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哪些行为属于合理利用、有益创新?哪些行为属于歪曲贬损?应该由非遗传承区域的居民说了算。”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说。

但邓尧同时指出,由于目前国内非遗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对于这种“歪曲、贬损”使用非遗的行为如何处罚,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能依靠有关主管部门以批评劝导的方式,对相关团体进行纠正。

不过,邓尧认为,如果现场标明“潮汕英歌舞”,则应该尊重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潮汕英歌的形式和内涵,不能任性创新。“如果表演的不是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进行商业为目的表演活动,也会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有关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处理。”他补充道。

截至发稿前,记者从抖音了解到,沈阳该商业广场已在现场张贴海报,为“给大家带来不佳的观看效果”致歉,并暂停了相关的“英歌舞演出”。商场还承诺将积极联络潮汕本地英歌舞团队,带来原汁原味的演出。

邓尧则进一步指出,随着英歌“火出圈”,抢注“英歌”商标之风也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他呼吁,地方政府可考虑针对英歌进行单项立法,以加强对“中华战舞”文化价值的传承保护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剪辑】南方+记者 黄堃媛 

【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 余佩 何雪峰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