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河源客家文化公园都格外热闹。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嫩孩童,脸上的笑容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灿烂,市民由衷地感叹:“河源休闲娱乐的场所越来越干净,公园环境也越来越美。”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以绣花功夫推进公园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公园品牌,持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公园广场品质,让公园广场从“面子”美到“里子”,实现城市颜值品质双提升。
河源文化广场
补植增绿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去年,河源客家文化公园280亩用地成为首批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开展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种植树木1600多株,种植面积达30余亩;同时,在市区公园道路等重要区域,种植时花17.3万株,持续为公园补植增绿,让城市环境“成色”更足。
此外,我市还引导市民参与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市民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员。
客家文化公园
“公园+”模式
传递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关爱未成年人、垃圾分类等主题的公益广告,遍布在城市公园广场的各个角落。在我市,形式丰富多样的文明空间,让前来休闲娱乐的群众耳目一新,“公园+”模式既优化了环境,也传递着文明风尚。
对市民来说,公园和广场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茶余饭后放松身心、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它既可以彰显文明城市的整体形象,也能反映出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质。
近年来,我市坚持“公园+”理念,不断推进“公园+党建”“公园+法治”“公园+廉政建设”“公园+双拥”“公园+国防教育”“公园+精神文明教育”等不同主题的“公园+”模式,充分发挥公园广场宣传载体作用,通过宣传牌、横幅、LED显示屏、广播等形式进行不同主题宣传,更新公园广场公益宣传牌463幅,不断拓展城市公园文化功能,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
白鹭岛公园
“管”“建”结合
城市公园开放共享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住建部《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住建厅工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科学编制了《河源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原则,将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市区东江湾公园作为开放共享试点,不断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提升多元功能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此外,我市认真做好开放后的公园管理工作,根据草坪生长周期和特性,定时做好草坪轮换养护,加强卫生保洁工作,组建志愿者队伍,为市民提供服务保障等。
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朱晓颖 欧阳柳
编辑:高芳芳
二审:李天鸿
三审:黄春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