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肃立,素菊低垂。3月31日上午,汕头市首次遗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在汕头市红十字追思园举行。在这个粤东西北首座无偿捐献追思园里,活动主办方和捐献者家属、捐献登记志愿者、医护人员及医学生代表等整齐列队,肃立默哀,共同缅怀逝者,寄托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无限哀思。
庄严缅怀致敬“无言良师”
红十字追思园纪念碑上捐献者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的人生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谢幕,又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我们一起庄严宣誓:无言良师,授我医理……”来自汕大医学院的医学生身穿象征使命与责任的白大褂,齐声庄严宣誓,许下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事业的崇敬之情,立志为维护现代医学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
“命运之神让您跌入深谷,但您仍然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献出您珍贵的生命礼物,您如此珍贵的礼物,胜过那漫天耀眼的繁星……”红十字志愿者深情诵读诗歌《生命的礼物》,向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器官捐献者和“无言良师”们致敬。
在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钊的带领下,参会成员一一向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碑敬献鲜花,向遗体器官捐献者们延续他人生命、奉献医学科学事业的大爱行为致敬。
铭记无私善举,引领社会风尚
建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是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达对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此前,除广东省红十字会设立缅怀纪念园外,仅有广州、深圳两个地级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场所。
汕头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飒介绍,2022年5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支持下,粤东西北第一家遗体捐献接收站——汕头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站在汕头大学医学院挂牌成立,目前已接收遗体捐献6例,有力推动了全市遗体捐献事业发展。
去年以来,汕头市红十字会会同民政等部门,不断健全遗体捐献服务网络、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建设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场所,得到澄海区祥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无偿捐赠支持,在澄海祥安永久墓园建成汕头市红十字追思园。
红十字追思园的落成,既铭记捐献者无私的大爱善举,又为捐献者家属、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一个瞻仰、缅怀、追思的公祭场所,营造了公民志愿在身故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良好氛围,也将促进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传递生命大爱,为推动粤东地区及至广东省的无偿捐献事业作出贡献。
爱在传递,身后无偿捐献氛围良好
2013年7月,随父母从河南老家来汕打工生活的8岁男童“小阳阳”遭遇意外身亡,其父母选择捐献了孩子的肝脏、2个肾脏和眼角膜(在广州完成捐献),成为汕头市首例身体多器官捐献者。
2014年8月,17岁的江西青年小朱因车祸被判定脑死亡,根据家属意愿,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捐献双肾及肝脏并连夜送往广州,小朱也成为汕头市首个在汕头本地完成器官捐献的捐献者。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断发生着,故事的主人公们,虽生而平凡,却用大爱的方式诠释伟大。南方+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汕头市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登记总数超2万人,关注和参与无偿捐献的市民群众逐年上升。汕头大学国际眼科中心自2003年开展眼角膜捐献移植,累计实现角膜捐献493枚,移植628例,让606名患者重见光明。
“捐献器官可以挽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或者能为医学提供实践研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能彰显我们人生的价值。”捐献登记志愿者洪松彬介绍,他在2024年2月自愿登记在身后进行器官捐献 ,他表示,他也将在有生之年积极做好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员”,从自身做起引领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杨郑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