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土,我好爱!”当千亿总裁爱上我……

中山青年
+订阅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捡到千亿总裁》

《踹掉渣男后三个哥哥团宠我》

……

大家刷短视频的时候

是否也常看到

一些狗血曲折的微短剧

土味却上头

让人忍不住好奇看下去

日付费高达6000万

微短剧怎么火了

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微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

这两年,野蛮生长的微短剧席卷了整个影视行业。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其中市场规模超300亿元、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的微短剧正成为网络视频的新宠。

相较于传统剧集,微短剧具有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更新迅速等特点,观众能够在一天的碎片化时间里快速刷完十几甚至几十集的一整部微短剧,所以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大规模获取商业利润的同时,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微短剧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与长视频不同,大量微短剧采用的是付费订阅的模式,类似于网上连载的小说、漫画。这类剧集需付费观看,而且往往价格不菲。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并且面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

老年人沉迷微短剧

被诱导高消费

“没想到我妈节约了一辈子,却为各种短剧花了一万多元。”“我爸就连洗菜、吃饭、洗碗都把手机放在一边,经常开着扬声器看到半夜。”

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家父母悄然间迷上了微短剧,花钱充值不说,甚至连“眼睛直淌泪”也不止不休。

王女士发现,最近她妈妈的钱用得特别快,然后就去帮她看了一下微信支付记录,结果发现大部分的钱竟然用去充值看短剧了。

一开始,母亲只是在微信小程序刷到一部微短剧,但看到10集就跳出付费界面。王女士的母亲以为9.9元就能解锁全集,但殊不知其充值的金额折合成“币”只够解锁9集,而这部剧有100多集。

就这样,她母亲在充值了多次9.9元后,终于把这部剧看完了。而后,王女士的母亲又以19.9元至49.9元不等,在不同微短剧小程序充值了天会员、月会员。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消费者与王女士的母亲遭遇相同。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金额大多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还有网友发帖求助,称家中老人为看微短剧,平均每个月都要充值6000元左右,至今累计充值金额竟高达4万元。

而在网络投诉平台上,也能查询到不少相关投诉,涉及内容包括虚假宣传、诱导充值消费、不予退款等问题。

0.9元作诱饵

微短剧小程序似“无底洞”

除了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之外,还有很多微短剧发布在小程序中。在梳理各视频平台会员年费时发现,如今,微短剧小程序价格普遍高于长视频平台。

长视频平台的会员年费大多在198元、258元,而微短剧小程序的年费大多在三百元以上。还有部分小程序会员价格以月计算,年费高达数千元。微短剧的高额消费大部分产生在小程序里。观众先被短视频平台上的切片视频吊起胃口,再进入微短剧小程序付费解锁。而市面上的微短剧众多,小程序也层出不穷,一集一集“解锁”仿佛无底洞。

随机对部分微短剧小程序进行查看时发现,一些小程序的充值页面上,会自动勾选“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且能够自动扣款。由于很多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有些老年人甚至可能都无法看清付费按钮下方的补充解释文字。因此,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的选项。

同时,由于每次充值都是9.9元、39.9元等数额较小的订单,不容易引起用户的注意,从而让人反复落入这样的付费陷阱中。等到用户或者家人发现时,往往已经积累到较大的数额,但当用户进行投诉维权时,往往会因为订单过多、申诉手续烦琐,有的商家会不定时下架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微短剧收费套路

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

其实,微短剧的这些收费套路并不新鲜。但对于很多刚刚习惯在手机上看短视频的老年用户来说,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识别付费套路。专家介绍,微短剧这些付费套路,已经涉及违反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表示,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明确规定,相关收费首先要明码标价,不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认,或者是故意误导消费者,而现在看到的微短剧,很多时候相关的经营者在明码标价方面并没有做到足够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还涉及收费合理性问题,对于微短剧来说,它在价格法里面属于市场调节价,价格必须是公平合理的,否则就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的民法典的准则。

题材同质化、色情低俗…

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

此外,良莠不齐一直是微短剧的行业痛点。2023年11月,《黑莲花上位手册》上线一周之内被平台下架。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工作中发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针对该违规微短剧的播出问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第一时间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

内外部约束都在收紧,“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已成为行业内部的发展共识。如今的微短剧行业,已有专业团队纷纷入局,科班演员加盟出演,品质也在持续提升。

微短剧还能火多久?

不管答案是多久

每个人都应当是主动的消费者

而不是被动被收割的韭菜

行业也需保持自律

创作更多精品内容

让微短剧远离低俗

提供更好的观看与消费体验

编辑 | 刷短剧上头ing的船长

来源 | 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大象新闻、北京日报、新京报、南风窗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