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中山古称香山。千年香山,宋韵悠悠。早在宋末元初,文人墨客依照当时的香山地貌,归结出“香山八景”——阜峰文笔、石岐晚渡、长洲烟雨、南台秋月、金紫岩溜、天池芰荷、浮虚春涛、金鼓朝阳。载着茶叶、香料等物产的航船,曾惊艳了伶仃洋的星光。
“百千万工程”东风浩荡。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南方+中山频道推出【“百千万工程”·瞰“宋韵香山”】栏目,带你一览藏在中山历史名村里的香山胜景风物。
阜沙镇阜沙村是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选树培育村。这两年,阜沙村建设了稻田环境提升项目、庭院提升建设项目等一批助农惠民的典型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百千万工程”·瞰“宋韵香山”】首期,让我们一起走进阜沙典型村,领略古香山八景之一“浮虚春涛”的古韵今风,从新的角度认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魅力。
阜沙,原名浮虚,后称浮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浮虚山,按明嘉靖版《香山县志》记载:“浮虚山在县北七十里,平洁峙海中,随波上下,因名。”正因整座浮虚山似在随波上下,其景甚为壮观,故有“浮虚春涛”的美名,并成为元代香山八景之一。
明朝地图的浮虚山位置。
浮虚海域盛产小黄鱼,渔民习惯在浮虚山边摆卖以小黄鱼为主的海鲜品,久之称“黄鱼街”码头。渔民常到山边买卖,逐步形成集市,故名浮墟。清初,浮虚山周围海水渐退,沙洲坦露,浮虚山周围海域淤积成大片沙洲,为“东海十六沙”之浮墟沙,明末清初始有人垦耕。1952年,浮墟沙的阜南村与牛角沙(东海十六沙之一)的抱沙村合并,设阜沙乡,自此有“阜沙”之名。
浮虚山公园黄鱼街码头。
浮虚山是文化名山,自古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商贾官宦到此拜佛求仙、访胜寻道。宋末元初,“浮虚春涛”已列入古“香山八景”之中。明朝文人黄促翁曾作诗《浮虚春涛》:“西北朝宗派,东南台踏潮。长风随入夜,吹作雪翻飘。”
《香山县志》(嘉靖版)收录关于浮虚山的诗。
近年,阜沙镇党委、镇政府筹集资金数千万,历时数年,建成浮虚山公园,弘扬千年浮虚文化,浮虚山公园已成中山市西北部网红打卡地。
浮虚山公园正门。
浮虚山公园正门牌坊为岭南风格,牌坊高16米、宽18米,为三孔门道,门楼正上方“浮虚山”三个大字雄浑古朴,为欧初所书写。
牌坊正门两侧立柱的对联为:“浮山古迹,千年瑞彩辉殷阜;虚谷春涛,十里银河聚锦沙”,由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老裕华撰联并书写,对联首嵌“浮、虚”两字,尾嵌“阜、沙”两字,见证从浮虚到阜沙的千年文明历史。牌坊既高大又典雅,既雄浑又庄严。
浮虚山牌坊背面。
牌坊背面两侧立柱的对联为:“步千秋胜景方知风情依旧,观万顷平畴倍觉气象更新”,横批:“天地人和”。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衍增书写。
浮虚山公园石刻。
牌坊东侧山体岩壁上刻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香山佛道始浮虚”等字样。
浮虚山游览图。
公园占地40公顷(600亩),规划布局分为天然景观区和人造景观区,以自然山体为主,充分利用山峰、山谷自然错落而形成独特的天然景观区,结合浮虚山历史打造了元兴塔、浮虚宝鼎、因缘广场、黄鱼街码头、茶花园等景点。
元兴塔
元兴塔远景。
元兴塔为七层八角琉璃观光塔,挺立在浮虚山的主峰,塔高七层共34.88米,塔内依柱环级而上可达宽敞的第七层,由中山市兴达电路板厂胡泽洪捐资兴建。
元兴塔塔基为宋末元初“真武堂”和“元兴寺”的遗址,民国时期,此处设有军事和航空用途的“灯架”。
元兴塔近景。
登斯塔也,惠风和畅,角铃叮当。环塔远眺,美景琳琅。近看河涌,渔翁撒网;高楼林立,排列成行;远望新港,巨轮锚泊,群帆归航。咸淡水汇,虾欢鱼壮,渔歌对唱,好一派盛世升平新气象。又到日落斜阳,华灯初上。塔影朦胧,外披金装。暮色苍茫,群灯闪烁,远照四方。这样一个文笔宝塔,代表着水乡人民对未来光明与吉祥的期盼。
浮虚宝鼎
浮虚宝鼎远景。
簇拥在绿树丛中的“浮虚宝鼎”,坐落在“谐岗”(又名蟹岗)之巅,由中山市榄菊集团骆建华捐资兴建,净重13吨,由广东省番禺一家铸造厂一次成型整体浇铸而成,是当时全国整体铸造第一大鼎。
浮虚宝鼎近景。
鼎腹直径5.28米,两耳三足,九龙纹饰,圆鼎方座,合天圆地方的玄学理念,游人到此,构成“天地人和”的三才圣局。方柱形的麻石底座四周刻有浮雕和“鼎铭”。西侧名为“浮虚春涛”,北侧名为“沃土灵墟”,东侧名为“殷阜锦沙”,南侧步级正中斜面刻有大型石雕“双龙戏珠”,盘绕“浮虚宝鼎”四个篆体大字,基座正竖面刻有“浮虚宝鼎铭”,全文228字,加上正门牌坊侧的《浮虚山公园序》等文字,较系统地概述了“香山佛道始浮虚”到“十里银河聚锦沙”的演变史迹,勾起了水乡人民对千年文化圣地浮虚山的文化追忆和古“香山八景”之“浮虚春涛”的美丽遐想。
除元兴塔、浮虚宝鼎两个标志性景点以外,自牌坊入山,沿着林荫小径登山,可沿途打卡黄鱼街码头、因缘广场等景点。
黄鱼街码头
黄鱼街码头。
黄鱼街位于公园牌坊外西侧,占地2000平方米,呈椭圆形,池水深1.2-1.5米。相传此处原是浮虚山南的浮虚海,乃西江、北江和古零丁洋咸淡水交汇之处,盛产小黄鱼。渔民习惯在此处海边锚泊和摆卖以小黄鱼为主的海鲜品。众多游客买小黄鱼作手信,久而之称为“黄鱼街”码头。现在池中锦鲤成群,追逐嬉戏。
日月潭
日月潭航拍。
日月潭位于公园牌坊后的东侧,是由湖南对外建设有限公司陈彪洪捐资兴建。利用小山溪水出口处的自然地势和水流资源,筑堤蓄水,形成两个大小各异的小潭,形似日月,故名之。潭水大部分为溪涧石缝沁出的由浅茶色和无色的两种泉水融汇。村民称之为“金银水”。潭中的风车戽轮,山水大时凭借水流落差为动力而转动。
游客喜欢驻足观赏,拍景留念,祈求一年行好运,名之曰“风水轮流转”“时来运转”。
龙龟池
龙龟池。
龙龟池长约30米,宽约20米,呈“元宝”型,位于浮虚山原有山涧起点处。因山涧长时有水流出,故将龙鱼池设在源头,寓意“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该龙龟池“水因山而奇,山因水而秀”,也对应为文昌塔(即元兴塔)的“笔”,似一方“砚”。
龙龟池内设有一尊龙龟,为铜铸,长约1.58米,高约1.38米,重约1吨。相传龙龟是中国古代四大瑞兽之一,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别名:赑屃、霸下、龟趺、填下。在上古时代的中国传说中,龙龟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后来很多神佑石碑都使用了它。在传说中,龙龟总是昂着头,奋力向前走,是长寿、富贵、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鹊桥。
龙龟池有锦鲤等游曳其中,周边绿树成荫、竹林葱翠、花草相间。池前方的石拱桥取名“鹊桥”,源于“鹊桥相会”典故。清代香山诗人刘信烈曾作诗《游浮虚山》,有句:“琴高赤鲤谁能识,帝子灵旗不可留”。诗人认为琴高曾到游浮虚山求仙问道,只是没有被人认出。
哈福楼
哈福楼。
哈福楼是一座双层八角飞檐红瓦的小亭,坐落在宝鼎北侧的半山腰。内墙绘凤描龙,画中有诗,目不暇给。在此歇脚,微风荡漾,山景宜人。该亭是由广东哈福集团公司总裁陈勇先生捐建和题名。楼前是一片万紫千红的茶花园,是拍照留影的最佳景点。
平安楼
平安楼。
平安楼由哈福楼起步往西行约300米林荫山径,一座飞檐仿古八角亭映入眼帘。亭内环级可上第二层。凭栏北视,鸡鸦水道江水东流,东阜大桥横空而过,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船艇穿梭,汽笛长鸣。西望“元兴塔”近在咫尺,直指苍穹。此楼是一位外地民营企业家龙先生捐建。隶体“平安楼”匾额由雁门客题写。
长堤古渡
长堤古渡远景。
长堤古渡近景。
距浮虚山不远处有另一个风景名胜,即长堤古渡。长堤古渡位于阜圩社区新建街,具有中山独特的岭南水乡风光。时光变迁,整个长堤古渡依然保留着它自己所独特的魅力。这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的传习所,也是阜沙的非遗基地。每年阜沙镇都会在长堤古渡举办阜沙单人农艇(俗名“蛤仔艇”)赛,阜沙单人农艇赛诞生于清末民初,是阜沙镇当地百姓承习了古老的赛龙舟传统文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劳动和生活技能而沿习的一项以庆祝某一节日或盛事为主题的传统体育活动。
长堤古渡连着阜圩旧街,旧街是阜沙历史的见证,是阜沙镇唯一保留下来的有南洋风格的街道。街道两边连着旧屋,有卖渔具的铺子、木工作坊,还有打铁作坊,涌水伴于一旁。旧街依然会让人耳目一新,现代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带走这里的韵味,而更显文化特色。
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 张稳 罗浚玮 黄衍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