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塘镇洞口村与高明区更合镇布练村接壤,有着“广东省森林乡村”、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肇庆最美乡村”、高要区“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更是高要有名的“红色阵地”。
从1949年获颁“解放先星”锦旗,到如今争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在发展的长河中,洞口村一直“力争上游”。古村新韵、未来可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洞口村,探究她的“发展之道”。
还没走近洞口村,巽峰麦公祠、“光大楼”与“光大私塾”三座连成一体的建筑就映入眼底。灰砖彩绘上的博古脊,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镬耳式封火山墙,极具地方特色。其中“光大楼”楼高4层共11米,通面阔3.9米,墙厚达到60厘米,每层有瞭望窗。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成立的高要县三区人民政府办公地点就选址在此。
“洞口村的光大楼也叫炮楼。在1944 年初,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火种蔓延到了高要区。洞口村是高要蛟塘接近新高鹤游击区的一个山村,洞口村的先辈们积极参加战斗,村中的光大楼是当时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场所,多名党员在光大楼宣誓入党。在1949年6月下旬,高要县三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就是在洞口村人民会场前的草坪上召开的,我们洞口村是有着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乡村。”蛟塘镇洞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麦垚中介绍道。
走进“光大私塾”,80多岁的老党员麦伯坐在孔子像下,静静回忆往昔,这里一切都和70多年前,年少的他在这里学习时一样。
“光大私塾的样子和我小时候基本没变,我1950年在光大私塾上一年级,以前这里附近没有学校,老一辈的人读书都在这里,如今上百岁的人,像我有个哥哥90多岁了也是在光大私塾读书 ,我最大的哥哥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回来在光大私塾教书。”麦伯回忆道。
“修旧如旧”让看得见的乡愁记忆、红色历史得以恒久传承。如今,这三座见证洞口村历史的建筑有了新的“使命”,成为了洞口村乃至蛟塘镇党员党建学习的“红色阵地”。
“蛟塘镇属于粮产区,古祠堂以前是用来放粮食的。因为古祠堂地方较大,通过旧物新用、翻新修葺,古祠堂便作为蛟塘镇党校的第二分会场使用,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麦超明说。
在修缮旧建筑的同时,洞口村还在一旁建起了洞口公园,与老建筑相映成趣。碧水蓝天、花香鸟语,漫步其中,洞口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便了然于胸。“我在洞口很想你”“想你的风吹到了洞口”等打卡点,更是将旧日时光与现代时兴巧妙融合。
洞口村的先辈们积极投身革命,曾被授予了“解放先星”的称号。如今的洞口村也卯着先辈们干在实处的一股劲儿,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当中争当先锋。村里的拆旧复垦地块上,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一株株艳丽的桃花,计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大家期待着春暖桃花开,花香迎客来。
除了在村内种植约十亩桃花外,洞口村“两委”干部们还在植树节当天,种植了黄花风铃、沉香等共110多棵树木,为和美洞口添彩加绿,努力打造休闲、旅游的美丽环境。
“我们洞口村通过打造桃花园,结合洞口公园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连片发展。未来我们还计划建设生态林公园,希望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游玩,继续利用旧房屋打造民宿。赓续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结合‘百千万工程’努力把洞口村打造成典型模范村。”麦超明向小编们介绍道。
洞口村人始终坚持干在实处,喜新不厌旧,探索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持续加大传统产业的发展力度。洞口村是省内较为有名的黄羽鸡养殖村,黄羽鸡养殖产量高峰时可达600多万羽,更成立了黄鸡养殖产业支部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洞口村的黄羽鸡养殖产业已经辐射到了邻近的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布练村。
“黄鸡产业是洞口村较有规模的传统产业,借着‘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希望能打造现代化的黄鸡产业园,把养殖户都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发展。”麦超明说。
原标题:“解放先星”争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蛟塘镇洞口村干在实处 力争上游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叶子 邓达荣
编辑:邹华彬
二审:李一双
三审:王雄伟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