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还需再过几道关?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01:54

小米汽车试驾

“21.59万元!比Model 3便宜3万,来表达我们的诚意。”

3月28日晚,小米官宣造车的第1094天,雷军成功把小米SU7发布会开成了业界春晚。足足造势3个月、引发大量猜测和热议之后,SU7最终定价还是超出“米粉”最希望的舒适区——15万—20万元,但是“跳一跳”还能够得到。有人评论,这真是个烫嘴的价格。

刷屏、挤爆、售罄……上市4分钟,大定破万;上市27分钟,大定破5万;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88898台。其中,5000台小米SU7创始版售罄(创始版定金为2万元,且不可退;非创始版定金为5000元,7日内可退)。

名字里“有电有车”的雷军,把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与粉丝热情,成功地转移到小米汽车上。但第二天就爆出“定金难退”的小米汽车,未来的销量和质量都还有待市场检验。

千呼万唤“驶”出来

发布会上,雷军悬念做足。直到第105分钟,21.59万元的起售价才显示在大屏幕上。

亮出了价格,最热门的话题则转移到了舞台下的友商代表——李斌、何小鹏和李想。

在消费者心里,小米汽车被视为“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品牌的竞品。价格一出,前来捧场的造车新势力诸位大佬神色各异,被摄影机记录下来,即时被网友们制作为表情包,在各个社群转发调侃。

00:15

大佬们的表情比发布会还精彩 何小鹏你拍错大腿了

对车企来说,眼下是难熬的时代。2023年,国内车市价格战打得轰轰烈烈,特斯拉甚至一度3个月内3次降价。这一趋势也蔓延至2024年。但对消费者来说,这却是最好的时代,对价格的心理预期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3月25日,小米SU7开启门店静态品鉴,小鹏P7i、比亚迪海豹荣耀版同日下调售价。此前,换代调价的吉利系极氪007、银河E8、新极氪001,也形成了对18万—33万元价格区间的全面覆盖。蔚来CEO李斌甚至坦言,蔚来第二品牌乐道的首款车型卖什么价要看小米SU7的定价。

评论区内,网友们一边辣评玩梗“14.99交个朋友”,一边感叹“20多万元的选择太多了,为啥买小米”。雷军则不断放风,给网友的低价预期“打预防针”——“有点贵”“价格不会低”“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

对于新生的小米汽车,已经靠玩价格悬念火上更火,但是按雷军的说法,“21.59万的标准版是亏钱的。”SU7卖一台亏一台要持续多久?会杀出一条路吗?

“对标”与“死磕”

“老实人”雷军有一项技能:找对手。比如,笔记本电脑“比一元硬币还薄”,就是他的经典对比法。

这一屡试不爽的招式也用在了SU7的营销上。在去年12月的小米汽车发布会上,一张PPT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道:“小米汽车的目标: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这当然有点开玩笑的味道,但一个好对手,有时胜过一个好帮手。

小米宣布造车的这三年,正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竞合加速的时间段:比亚迪快速崛起,华为系显露肌肉,特斯拉步步为营,传统车企不甘落后……

面对众多竞品,雷军一直对标的是特斯拉和保时捷,尤其是Model 3,这样做无疑让小米的品牌价值更加突出。

但是,靠营销开了好头,并不等于小米造车就此一路坦途。想像造手机一样赢得口碑,小米造车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产能。不管是特斯拉,还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此前都曾受制于产能难题,“准车主”等待提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新品牌、新车型,产能对小米来说同样是个很大的挑战。据悉,小米汽车的二期工厂目前仍在建设中,一期的年产能仅为约15万辆。产能需要有一个爬坡过程,SU7第一波的订单数量惊人,但交付能力不一定能承受得住。就在雷军公布售价2个小时后,业内就流传出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发布的一则动态,称“一年的产能都用完了”。

其次是质量。小米造车经验的缺失是不可否认的。蔚来、小鹏、理想都有过汽车召回的问题,去年1月,蔚来召回近千辆ET5电动汽车,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在造车的自然规律中,小米也很难成为那个幸运儿。

“造车一定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雷军说。以稳定的手机业务作底盘支撑,以汽车完善自身生态布局,既要强投入、长战线,又要品牌向上,打开规模……既要又要,小米唯有死磕。

淘汰随时到来

中国的汽车产业不缺挑战者,能从赛道上脱颖而出的,无疑都有一手绝活。眼下看,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重要发力点。就像华为智选车曾经带来的轰动一样,小米的挑战,或许会促使业界对技术标杆、商业模式开启新的探索。

小米对智能驾驶的研发投入可谓下足本钱。第一期投资33亿元,2023年投资追加到47亿元,研发团队到今年底将突破1500人。看似进展神速,小米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其他企业好几年才干完的事,但从这个行业发展的规律看,赶超80%或许容易,要跑到队伍的头部很难。

此外,小米还画了一个“饼”:人车家全生态。但就行业现状而言,不管是软硬件研发还是能源、交通的跨行业融合都有待补足,智能生态还谈不上是汽车的绝对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建生态”将是一场持久战。

小米宣布造车三年间,新能源汽车赛道新车辈出、竞逐加速。去年6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出,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如果销不好、卷不动,随时都可能“下线”。

就在1个月前,把手机做到“极致”的苹果,在筹划十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后,还是黯然放弃了电动车研发计划。对此,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说,破产是一家车企的常态。2024年伊始,高合汽车也遇到了麻烦:关于其欠款停供、工厂停工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上发酵。

目前,全球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三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盈利。今年前两个月,AITO问界均拿下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冠军,展现出华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去年大赚118亿元的理想汽车表现稳健,紧随其后。两家企业今年前两月累计交付量均突破了5万辆。

有“米粉”许愿:希望有朝一日,小米汽车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容易买保险、保费最低的品牌。

只是,要抵达这个目标,小米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撰文】话题研究员 魏泓泉 邢泽鑫

【策划】何勇荣 郭小戈

编辑 陈明诗 邢泽鑫
校对 蓝淑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