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莞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会暨滨海湾新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进驻仪式在东莞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举办,掀开滨海湾对台工作新篇章。
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经济处有关负责同志,中共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滨海湾新区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市台商协会代表、台商协会青年会代表、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代表、两岸青年创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两岸青年创业就业机遇。现场还进行了台湾青年创业项目意向落地签约。
作为示范点,滨海湾有何优势?
东莞是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发展最成功的地区之一,是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缩影。去年,国务院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努力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滨海湾打造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不仅是落实国家批准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滨海湾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滨海湾有基础有底气。作为东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滨海湾的平台能级不断跃升,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联动深港澳、先行先试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和丰富资源。
过去两年,滨海湾大力推进OPPO、vivo、小天才、科兴科学园、欧菲光等龙头项目建设,引进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谋划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不断完善。
市委台港澳办副主任王柏桃表示,市委台港澳办将加大对示范点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与服务促进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合作交流,为大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萧爱莲表示,充足的空间载体、“真金白银”产业扶持政策、高品质的城市配套,将为台湾青年在滨海湾追梦、筑梦、圆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建设示范点,滨海湾如何“出招”?
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滨海湾“靶向”发力,做好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
滨海湾将充分用好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的空间载体和创业生态,围绕拓展渠道、集聚优质项目、打造品牌活动、建好平台载体、完善金融环境、构建服务体系等六项任务开展示范点建设,推动更多台湾青年在滨海湾创业就业、生活居住。
活动现场,滨海湾进行了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启动资金最高10万元、重点项目奖励最高1000万元、上市奖励最高1800万元、子女教育优待……滨海湾从创业、培育、载体、金融支持和个税、工作、生活补贴等多个方面投入,全周期支持台湾青年在滨海湾创新创业,激发创新要素流动和汇聚,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应用创新,掀起东莞台商群体新一轮创业热潮。
此外,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还与广东龙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红不让文化体育推广(东莞)有限公司、太里文化(东莞)有限公司及鲸泰健康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等四个台青项目进行意向签约。
三位台湾青年分享了他们来大湾区创业发展的经历,以及选择滨海湾发展的原因和未来期待。一双鞋、一节棒球课、一个呼吸训练器,每一个产品都凝聚着台湾青年的心血和智慧。深化两岸合作的政策支持,让他们对项目拓展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到广东发展快十年了,特别喜欢这里的环境和创业氛围,一家人都在这边定居了。”从事社会工作和公益教育服务多年,红不让公司创始人张书豪把业务“触角”从深圳延伸到东莞,致力于推动棒球运动与文化在东莞校园普及,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滨海湾国际开放双创社区的服务和配套特别完善,也有许多台湾伙伴和前辈可以交流,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新的发展。”
接下来,滨海湾将高水平推进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的建设,积极承接国家级政策红利和改革举措,强化对外开放,集聚海峡两岸创新要素,全力打造滨海湾两岸合作交流“新招牌”。
【撰文】吴碧彤 郭文君
【图片】滨海湾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