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抱团走向非洲,打造资源平台是关键|制造业出海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侯建雄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早年他曾在机关单位工作,1992年“下海”来到天贸集团(今天城集团),2000年他成立广东世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先是将业务开展到世界各地,后又专注于在非洲的耕耘。

长期深耕非洲的历和经验,也让侯建雄成为非洲广东总商会执行会长,为大量入非广东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撑。在他看来,企业出海应当“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回去、走下去”,形成“闭环”。而对于已经出海的企业,要积极抱团取暖,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出资出力,避免恶性竞争。

电力“出海”获乌干达总统点赞

南方+:过去20多年您的公司都开展了哪些海外业务?

侯建雄:我在2000年创立世能电力,想接手南网剥离出来的电力防火材料厂,从而进入电力行业。公司主要做的是电力项目的建设、投资、对外贸易和对外工程承包。

那几年我们重点做电力产能转移,先后向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的十余个国家整体转让了近37家政策性关停的小火电厂共130多套计1500兆瓦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和汽轮发电机组。

到了2010年,我们就将海外业务重点转到了非洲。如今已经过去14年了,我们在非洲的业务一直都很顺利。

南方+:把业务重点放在非洲是因为什么

侯建雄:2010年,乌干达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多渠道了解到世能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优质二手发电机组,希望与世能合作投资发电厂,缓解当地电力紧缺的状况。经过考察调研后,我们就与乌干达合作方共同成立了奥特曼斯能源有限公司和奥莱恩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这也是乌干达有史以来的头两家中乌合资公司。

我们通过合资公司先后投资建设了燃油发电厂和电力设备产业园,其中装机100兆瓦的TORORO电厂是乌干达迄今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奥莱恩电力设备厂是东非最大的变压器厂,所生产的变压器和开关柜产品填补了乌干达的空白。

乌干达总统曾多次专程到工厂考察,并称赞工厂产品是乌干达制造标杆,他考察奥莱恩工厂的照片还被选作《1986—2040乌干达国家工业化白皮书》的封面。

南方+:近20年来大量中国企业前往非洲开拓事业,您觉得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侯建雄:结合我们公司的发展经验,整个过程可以用15个字来概括——“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回去,走下去”。

最早的“走出去”也就是传统的对外贸易、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劳务输出等。接着是“走进去”,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展海外投资,把产业转移到国外。再接着是“走上去”,在当地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和所在国人民的互利共赢。

在站稳脚跟后,还应当“走回去”,在非洲资源开发的产品要瞄准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而最终则是要“走下去”,坚定信心,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从“在非洲挣钱”到“从非洲带回产品”

南方+:您的企业在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地都有业务涉足,以当前形势来看,这些区域市场有哪些不同点?

侯建雄:这三个区域可以用“稳”“保”“拓”来概括。

其中“稳”是稳住东南亚市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基础非常深厚,所以肯定是要稳住的。

“保”是保住欧美市场,尽管现在形势变化和欧美国家的生意变得难做了,但欧美的市场并不能放弃,要保住。

而“拓”就是拓展非洲市场,这里是最有潜力的蓝海,值得我们去开拓。特别是广东的全产业链都齐备,不论是广东制造还是产业转移,在产业合作上广东和非洲都有高度的契合性。

南方+:非洲市场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侯建雄: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尽管欧美市场的体量非常大,但现在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虽然非洲的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小,但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三倍的中国,总人口和中国相当,地方大、人口多、潜力大。

这十几年来,进入非洲的企业很多,整个非洲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机会,这里相对落后,落后要发展,发展就有机会。

我最直观的感受是2010年时从中国去非洲国家的航班通常都坐不满,乘客主要也是往返中国的非洲人,中国乘客大概只占10%到30%左右,但后来逐渐地,每趟航班都变得满满当当,而且乘客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国人。

不要觉得这里现在的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小,今后肯定是会越来越大的。

南方+: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着哪些挑战?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侯建雄:企业走出去其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

贸易风险是其中之一,特别是汇率的波动和外汇兑换的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挣到的钱是当地货币,只有兑换成美元才能汇回国内,但随着美联储加息,大量美元被抽回,在非洲很多国家很难换到美元,这样赚的钱无法汇回。

这类问题可以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来应对,非洲的矿产、农业和渔业产品都是国内所需要的,可以把投资焦点集中在资源性的开发以及非资源性产品开发上,瞄准国内市场,把在非洲挣的钱变成将非洲生产的商品拉回来。这样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解决产品的销售的问题。

对于困难和挑战,企业还应当抱团发展,大家一起投资、一起出力、共享资源,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增强抵御风险、解决资金困难的能力以及人才短缺的约束,避免恶性竞争的“卷”。

抱团取暖,商会搭建资源平台

南方+:对于企业的抱团发展,非洲广东总商会都作出了哪些努力?

侯建雄:非洲广东总商会是2018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立的,现在已经在8个国家成立分会,还将在条件成熟的国家陆续成立分会,这对推动粤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很有意义。

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在非洲发展的广东企业目前超过2000家,遍布在非洲54个国家,业务涵盖各行各业,它们都是中资企业在非洲的中坚力量。像大家熟知的华为、传音、新南方、科达洁能等,都属于相应行业的头部企业。

为了更好推动在非广东企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有兴趣走入非洲的广东企业,前几年商会提出了要对粤非经贸合作进行全面的普查,我们也提出希望在广东打造一个集办公、经贸、合作、展销、文化于一体的“非洲中心”,尽可能组织起资源,把中非合作提升到更高的阶段,我们也非常希望将这些事做下去。

南方+:商会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侯建雄:非洲广东总商会搭建了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所有的资讯、业务机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互相交流,这样可以促进企业之间开展业务,避免同质化竞争,想进入非洲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商会平台开展市场调查。

前不久一批顺德企业家就联系到我这里,希望我能给他们向非洲拓展业务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而像跨境电商等企业面对如何布局网点、如何解决仓储物流问题,也是可以通过商会来协调的。企业在商会的带领下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

【采写】葛政涵 郜小平

【海报】吴颖岚 谭唯

【统筹】程鹏 郭小戈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